最关心的“室”。从各地开始提倡“就地过年”后,各疫情区留守老人、儿童的等特殊群体的衣食住行都将会深受影响。如何保障这些人群的基本生活水平,是我们基层工作人员需要关心的问题。只有社区、村镇把工作做到位,让留守人群在一室之内有保障,才能让“异乡”、“故乡”的人多些安心,消除后顾之忧。同时当地企业和社区可以开展一些送春联、包饺子和新年晚会等活动,让“就地过年”有年味,让人心更暖。
最担忧的“思”。打工人一年在外打拼,难免会有思乡之情,让其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一个人孤零零在外过年,对于中国的传统思想来说确实困难。但我们可以提倡用人单位鼓励员工错峰休假、学校错峰放假、开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第一是错峰休假既解决了企业在春节招工难、用工难的困境,也为打工人提供的更多的薪资、赚更多的钱。第二是减少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有效缓解了春运压力。所以,开展好“就地过年”好处多,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最期盼的“事”。倡导就地过年的同时,政府还要出台更多鼓励、支持的具体措施,让打工人过好年。疫情阻挡不了打工人过年的热情,望疫情过后年味更足,人心更紧。不管是“就地过年”还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借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里的一句话:新年将至,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惟愿和顺致祥、幸福美满!(杨丰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