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号角全面吹响,8年精准扶贫,5年艰苦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由于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上级部门很多事情都是直接找帮扶干部及驻村工作组,在责任落实上也着重强调干部责任,对村干部的工作要求较为放松,村干部责任担子轻了、工作量小了,久而久之,村干部对帮扶干部、驻村工作组的依赖性较强,在村级事务管理上反而处于边缘化状态。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村干部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领头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者和实施者。打破脱贫攻坚战中村干部的边缘化态势,调动村干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好发挥好村干部的“中坚力量”作用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优化考评机制,强化责任意识。按照村干部的职位分工,划定岗位职责,明确目标任务,推行工作实绩目标考核管理。围绕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农村重点工作,进一步细化村干部考核细则。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乡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力求考核结果客观公正。严格奖惩机制,推行“基础报酬+绩效报酬”的结构报酬制,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突出的村干部,按照考核办法给予奖惩。适当增强村干部工作压力,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发村干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人翁意识,促进村干部主动作为、主动思考、主动谋划。
二是优化队伍建设,提升能力素质。基层村干部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期乡村振兴工作要求。首先要制定村干学习培训制度,把培训教育作为提升村干能力素质的重要举措,围绕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村工作及现代化办公软件等实用技能开展培训;其次拓宽村干部的选拔渠道,抓住换届等契机,遵照组织程序,选拔一批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村干部队伍中;最后要大力培养年轻后备干部,确保“后继有人”,制定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重点培养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特长的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和返乡创业的优秀青年、乡村医生、致富带头人等,为村干部储备人才。
三是优化激励措施,提供后盾保障。首先乡镇政府及驻村工作组要加强对村干部业务工作的指导帮助,遇到困难和阻碍时要帮助其寻找解决办法,提升村干部的工作获得感和幸福感;其次要加大对村干部的关心关爱,对成绩突出、群众拥护的村干部要大力支持和表扬并给予相应的经济鼓励,使村干部感觉到工作有干头,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冲劲和激情。最后要保障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完善工资、福利待遇保障。拓宽任期满后的出路,在招考、就业等方面予以倾斜等,拓宽村干部成长成才出路。(镇远县蕉溪镇人民政府 张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