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为人民服务”就恰是贯穿初心与使命的“生命线”。
而在近日,一段关于老人用现金交医保被拒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老人无助的样子与窗口背景墙上“为人民服务”形成强烈反差,这一现象应当唤起我们每个公职人员深刻反思:为人民服务到底是做与谁看,究竟如何得到落实?
摆正心态,拉近距离,每个干部都应当树立一颗为民服务的“爱心”。如果干部摆出“官架子”,不放低姿态融入群众,失去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拉低干部队伍水平,损害组织部门形象,更严重会影响党的事业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这要求干部务必有一颗大大的“爱心”,把群众的正当利益保证好,急群众之所急,需群众之所需,切实为群众考虑,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付出行动,增进感情,每个干部都应当树立一颗为民服务的“诚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与群众打交道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对干部工作有偏见、不配合的情况,正是这种情况才能考验出干部的诚心,锻炼其应变能力。如果不付出实际行动走进群众,听取群众心声,听进群众的意见,采纳群众合理建议,就会造成工作流于形式,让干群关系产生隔阂。只有真真正正的用“诚心”与群众接触,打开群众心房,让群众认可干部的工作,把干部当做自己人,为人民服务才能落到实处。
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每个干部都应该树立一颗为民服务的“耐心”。扎根基层,接触到老人的情况较多,而科技产品日新月异,许多的老年群众没有相应的学识跟进。如果干部没有一颗良好的耐心,体谅并解决群众问题,就严重伤了奋斗在前老一辈的心。老吾老及人之老,干部应该秉持初心,为人民谋幸福,为百姓谋安康,切勿拿着规矩摆架子,把老年人拦在智能时代之外。为人民服务,不该让群众认为是人民在服务,解决的关键就是每个干部落实到位,让观念转为实际行动。(贵州省三穗县文笔街道办事处 杨昌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