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贫困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喜讯传出,举国振奋,世界瞩目。这不仅标志着贵州省66个贫困县实现整体脱贫,更标志着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完成。
8年精准扶贫,5年艰苦攻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初心不改,风雨兼程,创造了人类减贫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脱贫攻坚成绩斐然,乡村振兴还任重道远,党的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我们当前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脱贫摘帽不是“休止符”,而是我们工作的新起点,脱贫攻坚仍需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才能再创辉煌谱写新篇。
坚持帮扶队伍不散。广大帮扶干部及驻村工作队是扶贫工作的攻坚力量,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力军。全面脱贫摘帽固然可喜,但我们不能被取得的成绩冲昏头脑,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受各种不稳定因素影响,部分群众还在脱贫边缘摇摆。各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要坚决杜绝歇歇脚、松松劲的麻痹大意思想,严格落实“四不摘”工作要求,把身子沉下去,把责任扛起来,在脱贫思想、发展门路、政策资金、技术帮扶等方面下功夫想办法,继续以久久为功的毅力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投入扶贫工作,进一步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色。
政策扶持力度不变。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贫困县“清零”不是工作的终点,而是奋斗的新起点。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带来了全新的考验,要保持过渡期的政策稳定,杜绝松懈滑坡断档等情况发生。帮扶政策要从攻坚战转向常态化,将防止返贫和巩固脱贫成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常抓不懈。保持政策扶持力度不减着力在农业产业、易地搬迁、劳务就业等方面构建长效保障机制。紧盯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制定监管和帮扶措施,给予资金政策倾向,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既要扶上马,又要送一程。
产业发展干劲不减。脱贫攻坚战到达收官阶段,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扶贫产业发展永远都在进行时。产业兴则农村兴,农业产业发展是增强扶贫“造血”功能的长久之计。脱贫摘帽也要保持产业发展干劲,确保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不减。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培育长效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充分挖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作用,拓宽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路径,发挥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源泉。(贵州省镇远县蕉溪镇人民政府 张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