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年轻干部应当深入领悟总书记的句句箴言,以劳模精神为引领、以劳动精神作激励、以工匠精神为力量,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做好奋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打工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年轻干部当不畏艰苦,肯做“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挑山工”。冯骥才先生在《挑山工》一文中描写的辛勤挑山工,虽然终日在崎岖险峻、蜿蜒盘旋的泰山阶梯中肩负重担、艰难前行,但依然紧紧锁定顶峰的目标,任劳任怨、脚踏实地、栉风沐雨、永不退缩。如此迎难而上、敢于攀登的姿态,令人钦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如今的年轻干部们,虽然不必如泰山挑山工那样在体力上承受近乎极限的考验,但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身上看不见的重担和脚下走不尽的长路同样是一道道艰巨的挑战,对年轻干部的身心进行着重重考验。“人至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在奋进“十四五”新的征程上,越是深刻地感受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艰难,就越是要练就“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培养“乱云分度仍从容”的定力、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以辛勤耕耘为荣,以逃避退缩为耻,发扬“一个汗珠摔八瓣”的苦干精神,勇挑重担、艰苦奋斗、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宏伟目标迈进。
年轻干部当锐意进取,勇做“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开路工”。在新时代的劳模中,不仅有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坚守者和苦干者,更涌现出许多创新型、先锋型的劳动者。无论是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攻坚克难、拥有7项国家专利的洪家光,还是为嫦娥四号探测器做出卓著贡献、让“上九天揽月”成为可能的孙泽洲,抑或是“与高铁并跑”助力我国高铁系统升级换代的“工人发明家”罗昭强……这些创新型的劳动者们,既从先辈身上继承了勤勤恳恳、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品质,同时也不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各自工作的领域实现从无到有的巨大飞跃,让劳动的光芒在创造性花火的映照之下更加灿烂夺目。年轻干部们也当如是,不仅仅热爱劳动,更是要善于劳动,做好创造性的劳动,为新时代新征程“开好路”。在遇到棘手难题时,多走“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道,努力克服困难;在陷入前所未有的新局时,多提振起“勇闯无人区”的胆识和气魄,想方设法化危为机;在工作事业停滞不前时,多发扬“爱思考爱钻研”的品质,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惟其如此,方能牢牢立足于当下又远远眺望向未来,把今天的不可能变成明天的可能。
年轻干部当精益求精,争做“艺高胆大为家国”的“技术工”。在本次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除了强调“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相比起五年前的表彰大会,他还新增了对“工匠精神”的弘扬。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年轻干部应当时刻谨记的工作依循。正如《大国工匠》节目中所展示的“8双劳动的手”那样,“工匠精神”的培植并不需要以宏大叙事和建功立业为土壤。即便没有超人的天赋和傲人的学历,但只要能做到刻苦钻研、爱岗敬业、持之以恒,将自己有限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也就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匠”,缔造不凡的成绩。当下,许多年轻干部初出茅庐,却不乏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心浮气躁的“通病”,这不但对于自身的成长极为不利,还会阻碍到本职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人民群众对于政务工作的满意程度。面对种种“痼疾”,年轻干部们当自觉服下“工匠精神”这一剂根治病灶的“良方”,在工作中,处理再小的细节都应当全心专注、全力以赴,面对再琐碎的业务都应当一丝不苟、执着用心。找准自身“社会主义打工人”的定位,用一步步的精心打磨、精益求精和一次次的为民服务、与民分忧,践行好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将“螺丝钉”精神发挥到极致,以一双勤政务实、追求卓越之手托举起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福建省石狮市人民法院 林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