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在“增收入”“富口袋”的同时,也要在“富脑袋”“健精神”上下足功夫,帮助贫困农民把主动脱贫的志气“扶”起来,“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实现物质与精神双富有。
破“等靠要”思想,立进取意识。部分地区部分群众仍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对政策依赖性强,脱贫主动性不足,内生动力缺失。扶贫先扶志,通过倡导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探索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基层干部、小蜜蜂宣讲员深入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答疑解惑,宣传解读精准扶贫政策,宣讲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在思想上树立进取意识,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致富的意愿和动力,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
破不良风气,立先进典型。滥办酒席、打牌赌博、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使一些贫困家庭背负承重的“人情包袱”,存在脱贫后又返贫的隐患。提升乡村自理能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开展“脱贫致富先进典型”、“新农人”、“身边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挖掘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弘扬自强不息、自力更生传统美德,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让贫困群众在“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同时“个人养成好习惯,乡村形成好风气”。
破文化短板,立价值导向。抓紧抓牢文化助民工作,坚持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使贫困群众树立向上向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大向贫困地区文化资源投入力度,实施“文化扶贫”工程,建强文化活动阵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贫困群众文化活动有舞台、获取知识有书台、共享信息有平台;举办“农民丰收节”、“采茶节”等具有地方特色产业风格的赛事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创业热情、点燃脱贫欲望;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动文化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实现文化富民,助推农民增收。(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工信科技局 修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