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精准施治脱贫攻坚中的作风问题

2020-06-15 09:03:57 | 来源: 中廉在线

最近,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通报了一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表明了我党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坚决制止、决心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鲜明态度。

施治脱贫中的形式主义,带领贫困户走出疫情“阴影”。中央纪委监委明确指出:要把纠正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开展滞后,贫困户发展受阻,助推扶贫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受疫情影响而闲置在家的劳动力、因异地搬迁而得不到稳定收入的建档立卡户急需政府和社会大力扶持。作为带领群众致富、共创美好生活的党员干部,关键时刻决不能掉链子,不能让建档立卡户在全国脱贫摘帽的步伐中掉队,更不能让已脱贫的群众因灾返贫。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对脱贫攻坚成效的恶劣影响,决不能拿群众利益开玩笑,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决抵制形式主义,整治工作作风。

施治脱贫中的官僚主义,守住贫困地区群众利益。近几年经过党员干部共同努力,我国实现9300多万人脱贫。绝大部分党员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数以万计扶贫干部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有的还献出了生命。扶贫领域的工作作风值得肯定,但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也不能忽视。从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典型案例中,有贯彻中央决策不力的、对接落实不切实际的、政策执行“不接地气”官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严重阻碍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实,极大侵害贫困人群利益,是扶贫路上的老鼠蠹虫,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保障贫困人口切身利益。

肃清脱贫作风问题,强化力量共创贫困户脱贫奔小康。脱贫攻坚主战场是偏远山村、贫困地区,利益直接挂钩在贫困人群身上,党员干部暴露出来的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尤为重要,持续盯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放;从严对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做表面文章、虚假落实问题不松;严肃查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不尽等等。通过严厉的问责机制督促党员干部落到实地、深入群众,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脱贫攻坚中,确保扶贫工作务实、扶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用制度推动化风成俗,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贵州省黎平县应急局 吴先虎)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