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地摊经济”要“放”更要“管”

2020-06-11 09:56:02 | 来源: 中廉在线

近日,“地摊经济”成为家喻户晓的热词,很多群众也纷纷加入“摆地摊”的行列。地摊虽然能增加就业、促进消费,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环境卫生差、质量无保障、交通极易拥堵等问题。所以,面对“地摊经济”作为城市管理者既要因地制宜地“放”还要精细化地“管”,才能让百姓享受到中央政策的红利,得到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因地制宜,让“地摊经济”落地。今年3月,成都市出台《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这种先吃螃蟹的勇气,让人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柔性、包容与宽怀。但是,“地摊经济”如果一哄而起,伴随“地摊经济”而来的环境卫生、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将日益突显,各个城市多年积累的精细化管理成效将会功亏一篑。发展“地摊经济”不是一剂万能药方,其利弊得失,须细加研判,各地在借鉴成都经验的同时,也要充分结合自身城市特点以及居民习惯,充分考虑到南北方消费差异,不宜“一窝蜂”地复制粘贴,应探索出适合本地的路径,才能让“地摊经济”落地见效。

精细管理,让“地摊经济”生根。“地摊经济”连接着以就业为代表的民生,其低门槛加快了经济社会复苏和繁荣城市活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城市治理惯性思维中,“地摊经济”脏、乱、差等负面标签,让城市管理者和广大市民“谈摊色变”,但人们反对的并非“地摊经济”本身,而是其失序混乱的状态。所以,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影响市容、不噪音扰民、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占道许可条件,限时、限地、限行业经营,做到有的放矢,稳步有序,防止其“野蛮生长”,避免给道路交通安全和社会秩序带来风险隐患。同时,也要对经营者做好教育引导,在一定条件下对轻微违法行为给予容错改正机会,避免 “一刀切”执法,向市场释放宽松政策支持的积极信号。

完善机制,让“地摊经济”发芽。“摆地摊”不是中国独有。在韩国,地摊被称为“道路文化”,为长效解决摆地摊带来的问题,成立了“小摊业主协会”对地摊经济进行管制,解决了从业者遇到的问题。现今,面对如火如荼的“地摊经济”,我国相关部门也应主动建立健全摊点摊区设置引导、摊主清洁卫生责任、群众投诉现场快速处置等管理机制,维护良好经营秩序。除此之外,商务、金融等部门可联合电商平台,从货源选品、数据智能、金融扶持等维度赋能,为“摊主"提供全方位的进货和经营支持,为其降低成本、满足融资需求、扩大产品销路提供有效助力,进一步完善地摊经济体制,让地摊经济“茁壮成长”,进而面向长效发展。(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乡人民政府 杨子轩)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