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一体推进“三不”在廉政教育“三声”中行深致远

2020-06-09 09:07:01 | 来源: 中廉在线

十八大以来,反腐斗争愈演愈烈,反腐号角越吹越响,这既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意愿,也是党和国家的坚定决心。近日,中共龙岩市委印发《关于加强监督制约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岩委发〔2020〕3号),其中强调,要打造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廉政教育体系,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明确了要将红色廉政教育贯穿于“三不”体制的实践路径中,为打造具有闽西特色的廉文化品牌提供重要指导。

做好廉政教育文章,要“先闻其声”,治好“未病之病”。所谓上医治未病之病,廉政教育就是要声在人前,提前对症下药,才能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防患于未然。许多惨痛的教训无不警示着广大党员干部,忽视学习、疏于教育往往导致思想滑坡、敬畏缺失,结果难逃久病成疾、深陷泥淖。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对于理想信念动摇的党员干部,不妨试试“气血调理法”,以制度约束为“药”,警示教育为“引”,在平常工作生活中常吹廉政之风,自然能达到“通气活血”和“强身健体”的效果,从而将贪欲腐败之“邪”抵御于身体之外。

做好廉政教育文章,要“润物无声”,涵养“清廉之源”。古语云: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化润其内,养德固其本。”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单纯的照本宣科、按图索骥往往成为“耳旁风”,要想廉政文化成为大千文化中的一股“清流”,就要通过有思想、有温度、有内涵的作品去打动人、鼓舞人、激励人,让更多的孝廉文化、红色文化融入到段子、短视频这些当代人喜闻乐见的载体形式中,打好用好发生在身边“典型牌”,深入挖掘基层贴心话、贴心人、贴心事,让“板着面孔的说教式教育”转变为“润物无声的渗透式教育”,理想信念的“源泉”才能迸发出甘饴可口的“清廉之水”,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党员干部的方方面面。

做好廉政教育文章,要“掷地有声”,唱响“红土之歌”。市委3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闽西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集各地域红色文化为一体的廉文化教育矩阵,奏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廉洁奉公、不屈不挠、浩气长存”的精神内涵和家风家训“协奏曲”。在提升廉政教育吸引力、渗透力、辐射力的同时,积极探索“红色+廉文化”、“旅游+廉文化”新模式,提升廉政教育附加值,促使闽西大地结满红色廉政“果实”,使其激浊扬清、成风化人,持续激活红色基因,逐步加强文化输出,真正让“红土更红、清风更清”。(中共福建省长汀县宣成乡纪委 邱志超)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