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能否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脱贫举措能否高质量精准落实到位,关键在基层,在执行。现阶段,脱贫战役已吹响“冲锋号”,路上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布满荆棘,充满挑战,身为基层扶贫干部,要有“撞了南墙不回头”的毅力,义无反顾投身于脱贫攻坚战场,以“大树成林须有我,十根细线拧成绳”的信念,做好脱贫路上的“GPS”,谨防成为“路痴”干部。
脚下沾点“泥土味”,牢记群众需求“地图”。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扶贫干部要沉下心,既要记录老百姓生产生活上的“痛点”,倾听百姓“隐衷”,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户改善发展条件,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落到百姓心田;也要把日常工作从小处做好、做实、做细,记录群众生活所需所求,切实把堵在百姓脱贫路上的“顽石”劈开、“迷雾”拨开、“冰消”冻释,做好扶贫路上“快递员”,沾点泥渍,送温暖到每家每户,才能让老百姓的路子越走越宽,日子越过越红火。
身上染点“油烟味”,补齐短板修葺“致富路”。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不仅要记录脱贫硕果,更要敢于记录“软肋”、“痛处”。工作中要想及时止“损”,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如期交付脱贫“答卷”,就必须走进房前屋后,走进群众厅堂、厨房,染点油烟味,才能将工作责任压到实处,按照节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脱贫攻坚工作,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要下大气力、出实招,咬定目标、实干苦干,才把脱贫攻坚补短板工作做得更好。
嘴中沾点“苦茶味”,及时上报路况“拥堵信息”。生活是一良师,多到群众家中“喝茶”,和不同群众打交道,交朋友,才能了解脱贫工作中因“等靠要”等惰性思想所产生的矛盾症结。我们要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如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对贫困户产业、饮水、教育等扶贫政策落实全面落实;同时也要明白,贫困群众才是脱贫攻坚的主体,要激励贫困户动起来,积极参与扶贫工作,拒绝“懒汉”行为。因此,扶贫干部要善于反馈,激发贫困户脱贫动力,提升其能力,带领贫困群众拔除贫困“根源”,走上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扶贫干部作为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相当于是他们脱贫路上的“GPS”,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更不能打“退堂鼓”,要有拔丁抽楔的毅力,脚踏实地,攻城拔寨,同群众在奋力追逐小康路上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记录扶贫路上的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担当,共同谱写“中国梦”的脱贫诗篇。(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人民政府 倪顺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