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在几乎所有实体经济都遭受重创的背景下,直播、段视频等依托互联网的行业却是如火如荼,“网红经济”似乎在用独自的繁荣证明自己。
在人人都有电子产品的时代,网红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个体标签。在“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红”想法的影响下,有些尚处于梦想萌芽阶段的青少年直接把“成为网红”当成自己的职业追求,他们不再用心钻研如何提高学习成绩,而是苦心琢磨于如何让自己在网络中脱颖而出,从而赢得流量。其中“上学不如整容,高考不如网红”的口号尤为响亮,这一怪象的背后,是已经倒塌了的价值观。透过这种青少年想当“网红”的梦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现代青少年不劳而获的思想。
积极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正身处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为他们及时种下崇尚劳动的种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从小做一个奋斗生活、健康生活、幸福生活的人。
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构造正确价值观。成长是一个不断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且示范行为越明晰,越容易被注意和模仿。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青少年进入互联网,而大多数为留守儿童,父母对其成长不能提供足够的关注,让他们更容易沉迷于某手、某音的视频中,并且进行学习和模仿。对此,平台应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同时对于直播内容加大自查自纠,在直播主题上,多为用户推荐一些正能量,有技术含量的直播。由于未成年人辨别能力相对较弱,除了职能部门加大监管之外,学校、家长要培养未成年人的互联网素养,让他们科学正确地使用互联网。
事实是,网红群体也逐渐呈现高学历趋势,“网红”并不代表可以不劳而获,恰恰相反,互联网时代不断带来业态、技术迭代,带来各种“风口”,但没有知识无法抓住机遇,没有奋斗精神无法立足。疯狂迷恋“网红梦”的人,如果抱着不必在技能、专业、知识上提升的幻念,最后“网红梦”真的就成了白日梦。(雷雪月 贵州省镇远县羊场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