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人员不能大规模聚集,面对这样的局面,怎么办?答案就是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以打包机为例,如果企业使用半自动化打包机,就需要工人们把包裹一个一个放在机器上,一步一步封装。但如果使用全自动化打包机,打包就不需要工人们参与,机器直接包装好送出厂,一气呵成。在疫情期间,全自动化机器无疑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
如果有人问,让机器取代人工岂不是让许多劳动者失业?
那么先不说科技的发展就是在不断解放人类的双手,单从现状考虑,无法复工的企业每天都在承受亏损,工人们无法上班拿不到工资,经济已经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空耗下去,许多物资供应都会出问题,直到人们无法正常生活,那样岂不是更糟糕。
而社会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出现新职业,同时让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技术水平,从而不止于从事机械性劳动,而是去创造更大的价值,获得更高的待遇,享受更好的生活,这其中的动态衔接和培训指导,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加快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加速推进工业全自动化生产。我国许多全自动化机器主要还是从国外引进的,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比如国外停止出口或者机械出现严重故障,将无法支持国内生产,这是十分严峻的事情。
这种形势下,培养本国专业技术型人才就是解决这一窘境的关键一招。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现在更迫切需要专业技术型人才。最近有一则新闻,介绍了中国航空人用“歼-20”技术制成全自动口罩机,每台1分钟能生产100只,这就是人才的力量。
如果这样的人才再多一些,肯定还能生产出更多种全自动设备,在关键时刻就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保障更多人的生活,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会真正得到提升,国家的凝聚力会更加强大。
未来要培强高校内教师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对学生学费予以适当减免,专业设置和发展要与社会需求同步。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在这个工业信息化时代,没有属于自己国家的硬核技术将寸步难行,而有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就会为国家的科技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拥有“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两张王牌的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会遥远。(尤子健 张家口市蔚县蔚州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