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大考验面前,更能考察识别干部。对表现突出的,要给予表扬表彰、大胆使用;对作风飘浮、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要严肃问责。”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前赴后继、向险而行,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用好“三个法宝”,注重在疫情大考中考察识别一批干部,“火线”提拔一批干部。
擦亮识人的“慧眼”。“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并注意重大关头、关键时刻。”在战“疫”一线识别考察干部,组织部门要用好“火线”提拔+“火线”问责+“火线”任免“三部曲”,一手把激励动真格的重音奏响,优秀的“火线”提拔,一手把问责不手软的长调弹好,不合格的火速问责,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在战疫一线精准识别“精兵猛将”,让奋战一线的党员干部甘于“苦”、苦有“甘”。要突出一线,突出急难险重岗位,谨防“平衡照顾”“名额分配”,让真正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在实践的“赛马场”上磨炼,在考核“指挥棒”下识别。当然,“火线”提拔不等于“火箭提拔”,所需程序适当简化,但不会减少。除组织部门外,地方纪委监委也必须参与其中,把关好“廉政意见回复”这一关键环节。
用好群众的“亮眼”。“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的德才和战绩“刻度”,取决于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党员干部在广大群众口耳相传的称赞表扬就是最真实的“考察材料”。因而,在“疫”线考察和识别干部,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群众评价作为“火线”提拔的重要参考。在疫情防控斗争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得到群众的拥护,符合时代精神、国家需要,就应该提拔重用;对不作为、群众意见大的党员干部要严肃问责,切实化“金杯”“银杯”为群众的“口碑”。同时,“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提拔干部必须公示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展现实绩的“耀眼”。“火线”提拔是好事,但就怕有人浑水摸鱼,有的干部工作状态呈“摆渡”式,日常工作推着走、混着过,寄希望于“临阵磨枪”;有的干部醉心于“晋升路线图”,盯着“位置”干工作,被提拔后就偃旗息鼓;有的干部擅做“表面工作”,为了钻政策的空子而临时发力。“火线”上考察评价干部,就应该让“炮火”说话,让“战果”服人。因而,党员干部在抗疫一线的“战绩”就是最可信的“述职报告”。“火线”提拔要从实处着眼、从实干考量、用实绩说话,树立起“以实绩论英雄”的选人用人“风向标”。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火线”提拔既是对付出者的认可与鼓励,又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挺身而出的示范引领,必须谨慎、多方考核。(贵州省镇远县委组织部 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