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纪检监察 > 正文

执“三支笔”答好全面从严治党时代考卷

2025-04-08 07:31:39 | 来源: 安徽省潜山市五庙乡人民政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既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纲”与“魂”,更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镜”与“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员干部当以“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清醒认知使命,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直面挑战,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担当开拓新局。唯有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融入血脉、践于日常,方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执“组织之笔”破责任虚化之困,绘就“上下同欲者胜”的政治担当。“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以“责任全链条”为筋骨,既承“治国必先治党”的历史逻辑,更立“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新标。党员干部当以“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为准则,既要严防“责任传导层层衰减”,更要破解“权责错配”的治理迷思。唯有将“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拧成一股绳,方能实现“千斤重担万人挑”的治理图景。责任体系的生命力在于“压力与动力的辩证统一”。一方面需建立“责任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将抽象的政治责任细化为“项目化、节点化、可视化”的任务指标,践行“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的治理铁律;另一方面则需打通“考核评价—激励约束—容错纠错”的闭环链条,既以“群众满意度”“乡村振兴实绩”等硬指标检验担当成色,又以“三个区分开来”为敢为者撑腰,体现“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治理智慧。党员干部既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长远,又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落实,让责任体系既有制度刚性,又显人性温度。

执“思想之笔”破信仰淡化之危,铸就“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精神品格。“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党必先固其本。”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以“教育体系”为灵魂,既续“思想建党”的红色基因,更创“凝心铸魂”的时代范式。文件提出“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恰似为党员干部点亮“信仰灯塔”。党员干部当以“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为路径,既要警惕“理论学习碎片化、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更要防范“学用脱节、知行不一”的功利倾向,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成为“政治上的主心骨、行动上的指南针”。思想淬炼的关键在于“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守正需坚守“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构建“党委中心组领学、支部研讨深学、党员自主践学”的三级学习机制;创新则要善用“智慧党建”赋能,通过“云端课堂”等载体打破时空界限,让理论武装既葆“真理味道”,又具“时代气息”。党员干部既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锤炼党性,又要以“苟日新,日日新”的追求提升本领,让信仰之力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

执“制度之笔”破监督软化之弊,构筑“百炼成钢绕指柔”的治党铁律。“法者,天下之程式也。”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以“制度全贯通”为血脉,既承“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法治传统,更树“科学完备、运行高效”的现代治理标杆。文件强调“健全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恰似为权力运行架设“制度防火墙”。党员干部当以“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为戒尺,既要破除“熟人社会监督难”的桎梏,更要防范“微权力”异化为“微腐败”的风险,让制度之网越织越密、越扎越牢。制度执行的核心在于“治标与治本的协同发力”。一方面需紧盯“三重一大”事项、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等关键领域,以“大数据+铁脚板”实现监督精准化,落实“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的要求;另一方面则要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通过“以案促改”“家风建设”等举措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党员干部既要以“新松恨不高千尺”的执着净化政治生态,又要以“恶竹应须斩万竿”的魄力清除积弊,让制度权威在严管厚爱中深入人心。(汪恒)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