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要锻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广大党员干部须始终将人才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以党建为引领,在识才、爱才、用才上精准发力,让党旗在人才工作一线高高飘扬,让更多“千里马”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奔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党建领航明方向,在“精准识才”中筑牢人才根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识才是用好人才的前提,只有精准识别真正的人才,才能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党员干部要充当人才工作的“导航仪”,突破行业壁垒、地域限制,以广阔视野、系统思维发现和识别人才,破解“埋没问题”。要树立“大人才观”,打破学历、职称、身份等传统桎梏,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深入科研院所、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全方位考察人才的专业能力、创新潜力和政治素养,既看“显绩”也察“潜功”,既重“才学”更考“德行”,确保人才识别精准化、科学化,让实干者入列、创新者出彩。要注重在重大任务中识别“潜力股”,把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等一线作为“赛马场”,看谁能啃硬骨头、解新难题,从实践中发现那些敢担当、善作为的“真金白银”,为人才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党建赋能优生态,在“用心爱才”中激发人才活力。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良好生态,党员干部正是营造良好生态的核心力量。通过统筹协调、优化政策供给,整合政策、资金、服务等各类资源,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支持措施,在科研经费、项目申报、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更大自主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扶上马、送一程”的成长助力,搭建“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主动对接解决人才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急难愁盼”,让人才感受到“来了就是一家人”的温暖。营造尊重氛围,通过主流媒体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讲好人才报国的奋斗故事,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浓厚氛围,让人才在精神上有归属感、价值上有认同感。
党建聚力搭舞台,在“科学用才”中释放人才价值。用好人才的关键在于“人岗相适、人尽其才”,避免“大材小用”的浪费或“小材大用”的风险。党员干部要充当人才使用的“调度中心”,立足全局、统筹兼顾,要坚持“人岗匹配”原则,根据专业特长、性格特点和发展意愿,将人才放到最能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使搞教育的潜心教学,善经营的驰骋市场,懂治理的扎根基层,避免“乱点鸳鸯谱”,让人才与事业同频共振。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创新联盟等载体,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大胆探索、勇于试错,为人才撑腰鼓劲,让他们敢于突破常规、挑战未知。完善激励机制,将人才的贡献与薪酬待遇、荣誉奖励挂钩,推行“以实绩论英雄”的评价体系,让干得多、干得好的人才得实惠、受表彰,充分激发人才的创造热情和奋斗精神。(柳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