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驻村干部调查研究应练好三大“心法”

2023-08-29 09:08:12 | 来源: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前亭镇人民政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强调全党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驻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是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是基层发展难题的“解绳人”。然而一些驻村干部调查研究缺乏方法,解决问题跳脱实际,浮于表面。面对繁复难解的基层问题,若驻村干部不善调查研究,全凭经验行事,做出的决策就宛若“无根之木”,规划的发展图景也将是“空中楼阁”。要想通过善用调查研究,积极破解发展工作面临的难题,驻村干部需要练好以下三大“心法”。

做好调查研究,既要“由宏入微”,又要“由微而宏”。驻村干部既要“上接天线”,积极把握方向研读政策,又要“下接地线”,与村民保持密切联系,才能量身定制出基层工作的“治病良方”。群众是乡村振兴与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拥有第一手最宝贵的经验,通过群众的视角进行调查研究,往往能直击乡村振兴的“难点”和“痛点”。一份有干货的调研报告,必然是要在直接真切感受了解社情民意之后才能获得的。驻村干部在与群众交流时,既要做好知识储备,精准把握政策,也要沉下心“接地气”,见微知著,把群众的“土方子”,挖掘成解决问题的“金点子”。

做好调查研究,需要“迁移经验”,还得“注重差异”。基层实践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非典型案例,不可一以概之,武断定性。驻村干部对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要归纳“共性”,挖掘范例,更要剖析表面现象的深层演化机理,才能让解决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迹可循”。调查研究有其“稳定性”,通过总结经验对调查研究内容进行范围锚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调查研究亦有其“灵活性”,应针对问题具体调研,识别不同问题背景下的本质差异。通过剖析机理,简化问题,有选择性地迁移先进经验,从而设计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做好调查研究,不是“临时突击”,而是“久久为功”。调查研究是长期性的任务,不是解决某具体问题的伴生环节,更不应成为应付检查的无奈之举。实际工作中,一些驻村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时存在“想起来抓一阵,刚开始时抓一阵,应对检查时抓一阵”的现象,在工作任务繁忙或上级未指导督促时,便将调查研究“束之高阁”。临时应付的刻意调研,“三分钟热度”式调研或者只在特定时期开展调研,都可能会导致调研结果不准确,不全面。广大驻村干部应缩短视野“焦距”,注重工作细节,养成记录基层发展“工作日记”的习惯,让调查研究应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常态化手段,累积成最权威最可信的“一手资料”。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遇到难题难以解决,驻村干部应走出“材料围城”,主动走到一线之中做好调查研究。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调查研究永远在路上。(蔡晓源)

责任编辑:李入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