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科技教育 > 正文

学校教育需以德育为先

2020-09-28 14:47:29 | 来源: 中廉在线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树人”的艰难性和长期性,在“树人”的过程中,德育教育尤为重要。“树人”是个长期的过程,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养成。现代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无才才是上品,德才兼备是精品”。德育教育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全面提高孩子的知、情、意、行,提高孩子的素质,让孩子懂得为人处事的同时,把道德落到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一个人道德品质的确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在于一点一滴的养成。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树人”中的重要性。

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就是告诫人们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品行符合道德标准的社会成员。在当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清净自身,贡献社会,知恩图报,是对现代青少年的基本要求。

德育是教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而做好德育教育关键在于老师,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是人这辈子的引路人,老师也是学生的示范者,老师在教育学生时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

同时学校要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德育实践过程中,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重要内容,及时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习生活中,开展一些读书会活动等,提升学生的认知度,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可以使他们对祖国的未来进行反哺报答,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学校还应针对学生的年龄和所处的环境对其进行设置不同的教育意境,和学生讲述一些有关道德的事迹加强学生对道德的认识,促进学生对道德的理性认识,思想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学习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每个学校都应开设相关的思想理论课程,在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的同时,可以加强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我认为当今教育,不仅要抓好素质教育,更应抓好德育教育,只有多管齐下,德育为先,方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作为教育者更应该在“授业”的同时做到以人为本,遵循“做学问首先学会做人的原则”。德育是教育的基础,有了德育作为基础,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乃至团结协作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根基,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毫不动摇地贯彻和实施德育教育。(赖灿云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雷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