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如:“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的‘从0到1’的突破”、“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持”、“科学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等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从 0 到 1”,抢占先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重大创新成果涌现,科技实力正迈向质的飞跃和系统能力提升。但也要看到,我国核心技术的短板依然突出,迫切需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更多“从 0 到 1”,创造更多“从无到有”。向更多“卡脖子”的地方开刀,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路子,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重大突破。创造更多“从无到有”,意味着创新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繁重。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科学精神,引领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从李四光、钱学森到陈景润、黄大年,杰出科学家们身上一种极为相似的精神气场即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没有挺得起腰的科学家精神,很难有站得住脚的科学成果。面对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的准备,用好科技这个有力武器,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科技工作者要不断弘扬科学家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激励引育科技人才。为更好的激发人才活力,我省出台了许多人才方面的政策如:今年发布的两个《办法》(《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试行)》和《福建省产业领军团队遴选和支持办法(试行)》),通过引育并重,拓宽适用范围;以用为本,改进评价方式;系统集成,优化工作机制;倾斜支持,注重区域平衡,精准高效支持高层次人才,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激发和增强我省人才活力,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人才保障。科技工作者也应该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科学。
现在,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加大对我国的技术霸凌和封锁,从华为、TikTok 等一系列事件来看,国际竞争的“兵家必争之地”是关键核心技术,不得不承认这也是我国目前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但我们要有信心,中国科技工作者数量众多、研发投入规模庞大,统一市场世界规模最大,消费群体潜力巨大,通过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做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地突破人类知识的边界,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我们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政产学研金全链条、贯通式的科研模式,以更强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勇登科学高峰,创造更多科技奇迹。(范艺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步云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