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廉政建设 > 正文

破除“能吏腐败”走好担当作为与清正廉洁的平衡木

2025-05-09 16:00:21 | 来源: 中共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委组织部

既要警惕“能腐败说明有本事”的错误认知,更要破解“干事越多风险越大”的治理困局,在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中校准能吏的价值坐标。

重构价值坐标,让“能吏”前行在制度的轨道上

破解“能吏腐败”困局,关键在于构建“能者善为”的制度生态。对招商引资、工程建设等高风险岗位干部,既设置“绿色通道”提升决策效率,又通过“黄色提醒”强化过程监督,更以“红色清单”明确禁止性规定。这种“放权不放任、信任不代替监督”的管理模式,既能释放“能吏”的干事动能,又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在选人用人导向上,需建立“双优”评价标准。对拟提拔重用的“能吏型”干部,不仅要看经济指标、项目成果等“显绩”,更要通过延伸考察、家访访谈等方式掌握其“八小时外”的社交圈、生活圈;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干部时,既要评估其应急处突能力,也要检验其依法用权意识。这种“既问结果更看过程”的考核机制,倒逼干部养成“边界感思维”。

培育新型能吏,在严管厚爱中激发“正向螺旋”

防止“能吏腐败”,需要精准把握严管与厚爱的辩证关系。对专业素质突出但纪法意识薄弱的干部,既要通过专题培训、案例教学补齐短板,也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容错机制。

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能吏”群体。通过“沉浸式”旁听庭审、“情景式”模拟问责等创新教育,能让干部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增强“风险免疫力”。打造既精通业务又敬畏法纪的复合型干部队伍,让“能干事”与“守规矩”从“二选一”变为“必答题”。

破解“能吏腐败”难题,本质是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怎样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时代命题。我们既要打破“能人例外”的思维定式,也要避免“束手束脚”的懒政思维,通过制度创新把“能吏”的才华导入法治轨道,让“忠诚、干净、担当”真正成为新时代能吏的精神徽章。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能吏”沦为“能腐”的悲剧循环,锻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治国理政中坚力量。(王岩伟)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