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自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十二载光阴流转,这一规定已成为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金色名片”,成为党员干部行为规范的重要遵循。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凝聚党心民心的关键之举。
以“学”为基,筑牢思想防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习是提升认识、增强自觉的重要途径。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能浅尝辄止,而要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广大党员干部应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专题研讨等形式,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涵与实质,把握其对党风廉政建设、党群关系维护的重要意义。同时,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对照自身岗位特点,反思日常工作中的作风表现,思考如何在具体工作中践行八项规定要求,真正把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内心坚守和行动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以“查”为要,精准发现问题。自查自纠是发现作风问题的有效手段。党员干部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各项要求,全面深入开展自查。从调查研究是否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是否存在形式主义的调研行为,到会议组织是否精简高效,有无冗长拖沓、内容空洞的会议,再到公务接待是否严格遵守标准,有无违规超规格接待等,逐一排查,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同时,拓宽监督渠道,引入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社会监督等外部力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通过设立举报信箱、开通举报热线、利用网络平台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线索,精准发现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让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无处遁形。
以“改”为本,确保取得实效。发现问题是前提,整改落实是关键。对于自查和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能立即整改的,要立行立改;需要长期整改的,要制定阶段性目标,持续推进。整改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从制度层面查找漏洞,完善相关制度规定,扎紧制度的笼子,防止问题反弹回潮。比如,针对公务用车管理不规范问题,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明确车辆使用范围、审批流程、费用报销等细节;针对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规范津补贴发放标准和程序,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通过整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群众满意度,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征程上,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更需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常抓作风建设不松懈。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把八项规定作为行为准则和工作标尺,在学习中提升,在自查中改进,在整改中奋进,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朱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