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来抓。正所谓“家训严,方能人才辈出;家风好,方能流芳千古。”广大党员干部当守好“最小国”,学会从古诗词韵、历史典故、名人家风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用心管好自己和家人,真正让小家“清风浓”吹拂处处“廉花开”。
勤饮“文化源”以学明风,盛开“清渠引得活水来”的廉花。古人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深挖华夏文明的“富矿”,文化活水源源不断、精神瑰宝琳琅满目,而关于文人墨客家风家规的故事,更是染上了一抹浓郁而独特的诗词韵味。从《资治通鉴》辨析“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德才观,到左丘明《左传》中讲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美德,再到《前赤壁赋》写道“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律己心,力透纸背的文字映照了内心所向、价值所趋。广大党员干部当勤饮“文化源”以学明风,既要督促自己常常向文化富矿“探源问路”,更要带领家人、子女品读经典感受滋养和熏陶,真正在心中埋下优质文化的种子,自觉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在“小家院落”盛开“清渠引得活水来”的廉花。
矗立“理想塔”以信扬风,盛开“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廉花。百年非凡历程,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为“灯塔”,找到了心灵的归属、使命的依托,在红色基因哺育下形成的良好家风,更是给人以力量感,在接棒续跑的征途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和深刻意义。从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到罗荣桓“生活不要特殊化”,从陈云“我不能给自己盖房子”到杨善洲的“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这种“宁苦自己、宁亏家人”也坚决不碰公权、不动公物的信念,是感召人、激励人的“正能量”。广大党员干部当矗立“理想塔”以信扬风,既要主动向老一辈革命家、新时代奋斗者看齐学习,更要用理想、信念涵养政治品格,当好对党忠诚的卫士、干净本分的老实人,让“小家庭”成为优良作风的传承者,真正盛开“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廉花。
拉好“纪律线”以严正风,盛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廉花。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更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修身齐家这门“功课”上既要讲究张弛有度、更要做到宽严并济,既能引得文化活水滋养一方心灵原野、焕活红色基因熏陶精神世界,更能划出规矩“框框”、立好严格“标尺”,保证自己和家人不碰红线、不越底线、不近高压线,这样才能“家宅安宁,顺遂纳福”。广大党员干部当拉好“纪律线”以严正风,先从自己做起,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约束打磨”,既要用心当好工作里的行家里手,更要守好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不被物欲冲昏头脑、更不受围猎走入悬崖深渊,同时摆正权力与亲情、小家与大家的关系,自觉把管好家人作为职责任务和纪律要求,准确了解和掌握家人动态,敢于“挑刺头、找毛病”,真正盛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廉花。(四川省江油市花园小学 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