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廉政建设 > 正文

党员干部要解透“清明”密码接力“廉洁新风”

2023-04-06 11:22:48 | 来源: 中廉在线

清明节是一个感性的日子,慎终追远,寄托哀思;同时也是一个理性的日子,是人民群众对党风、政风、社风清正的期盼。作为党员干部,要借清明之风,读懂“清明”、懂得“清明”、做到“清明”,在清明二字中汲取营养,解锁淡泊名利,清正廉洁,节约从简,廉洁过节的“清明”密码,接力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廉洁新风”。

读懂“清明”。“清”代表着“纯洁”和“安静”,“明”含义为“光亮”和“清楚”。“清明”引义为政教清明,清明节无疑是涵养、张扬清明文化的重要契机。就清明节本身而言,一束鲜花、一个鞠躬、几许默哀、一番静思,才是生者对逝者最好的追忆与祭奠。党员干部不仅要读懂传承文化、感恩先烈、坚守孝道这三重含义,更要解透“清明”蕴含的清白与干净,以责任砥砺前行,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懂得清明”。自然环境的“清明”,预示着天清似水,地明如镜,春意盎然,气象万千;而社会环境的“清明”,则象征着和谐、条理、法度、透明和公正。党员干部要自觉涵养清明文化,摒弃陈规陋习,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烟熏火燎、白色污染等现象。要提高警惕,时刻心存戒律,警钟长鸣,让“清明”走进内心,以自然环境的“清明”、社会政治的“清明”、人生境界的“清明”,过好清明节。

做到“清明”。天清地明,气清景明,身清心明,儒释道大智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常思“清”“明”,不忘立身之本、不移公仆之心、不谋一己之私,做到思想清,内心明。以身作则,遵守纪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借祭奠活动公款旅游消费、不搞封建迷信活动、拒绝“吃、请、送”,带头抵制各种歪风邪气,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让廉洁蔚然成风,让清明更加“清明”。(云南巧家县纪委监委  罗荣梅)

责任编辑:陈陈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