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廉政建设 > 正文

呼市清水河县:“四聚四化”锚定组织工作“准星”

2021-03-15 13:07:09 | 来源: 中廉在线

2021年全国、全区、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召开以来,清水河县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对标组织工作“七个方面”重点任务,按照“四聚四化”思路锚定部署全年组织工作盘子的“准星”,确保上三级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一聚深刻领会,精准化把握精髓要义

围绕全国全区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通过部领导带头学、部务会专题学、部机关干部集中学,融会贯通掌握各级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精准掌握2021年组织工作的政治方向、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结合清水河县实际认真谋划组织工作,做到学深悟透精髓要义、落细做实会议精神,不断提升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和凝聚力。

二聚新任务新要求,项目化推进重点工作

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发挥县委党校主阵地作用抓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用活“学习强国”等云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培训;运用“清水河组工在线”分级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和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学习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加强对村和社区干部专题培训。精心组织庆祝建党100周年各项工作,做好“七一勋章”评选颁授、“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全国全区全市“两优一先”推荐评选表彰,全县拟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5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50名、先进基层党组织50个。抓实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在逐个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坚持立行立改,分类推进整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成立工作专班,加强督促指导,依托老牛坡党性教育基地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重要载体贯穿全程。开展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精准把握政策、严格规范程序、严肃换届纪律。开展“双强六好”创建,健全非公党委和社会组织党委班子,制定“双强六好”基层党组织规范建设标准与方案,以活动开展促作用发挥。坚持高质量选人用人,开展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与一线识别干部的调研,完善政治素质考察评价措施,建立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联审机制,确保选拔干部的政治标准不降低。选派年轻干部到吃劲岗位、基层一线蹲苗锻炼。围绕“一心多点”引才聚才,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工作机制,建立县级领导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定期走访联系企业和人才。充分发挥蒙清乡村振兴专家工作站作用,吸引更多清水河籍在外人才回报家乡、服务家乡。

三聚组织力提升,亮点化打造党建品牌

在农村,一是多形式培训教育,提高村干部履职尽责能力。突出工作实际、实用、实效,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确保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集中脱产轮训。二是多层次提升学历,打造全方面复合型人才。持续深化“一村两名大学生”培养计划,通过补贴学费的办法,与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学院合作,对年龄在50周岁以下、学历在高中、中专及以下村干部分类分批开展学历提升教育。三是多渠道“传帮带”,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建立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包村结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包片干部结对“两委”班子其他成员的领导干部与村干部结对“传帮带”工作机制,促进村干部能力提升。四是实施“消薄扶强”工程,持续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三链模式,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形式,打好红、绿、特“三张牌”,打造集体经济核心示范村,辐射带动周边村产业升级、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确保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内均达到10万元以上。

在社区,聚焦服务提升,强化多元治理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县、乡、村、网格、楼栋、单元六级联动的综合服务系统,持续深化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小三级”组织引领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工作机制,探索推行“上下融通、部门联动、一网统筹”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加大从青年农民、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创新党员积分制管理,对设岗定责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等按照基本义务、工作职责、服务群众等内容细化指标进行考核,激发党员队伍活力。

四聚效能提升,规范化创建模范机关

聚焦提升政治、业务、创新、服务、作风五大效能为目标,以健全标准化制度、规范化管理、流程化运行的常规工作机制为载体,编制股室岗位责任清单、工作提醒督办单两张清单,绘制股室业务运行流程图,着力提升组工干部服务党员、干部和人才的亲和力和向心力。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委组织部 王繁荣 潘磊)

责任编辑:万海男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