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文化 > 正文

挖掘优良家风文化 自觉提升精神力量

2025-07-11 08:47:08 | 来源: 厦门市同安区祥平街道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精神的本质具有物质基础性和社会实践性,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民族的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充分发掘中华民族已有的文明成果,在坚持“第二个结合”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赋予中华传统文化以丰富的时代内涵,不断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篇章。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教家风,强调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劝学勉学,通过上行下效和潜移默化,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家庭成员的道德自觉。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到,要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优良的家风家训通过润物无声的修身养性、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将家国大义融入日常点滴,引导个人由己及人、由家及国,实现个人价值与家国命运的同频共振。

被誉为“古代家训巅峰之作”的《诫子书》中,诸葛亮写道,“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燥则不能治性。”“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融合了儒家济世、道家养性、佛家去执的思想,成为了从古至今士大夫的精神标杆。在信息过载与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静俭”之道直击浮躁痛点,倡导回归内在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好家风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家国情怀,深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季羡林在《中国精神·中国人》一书中写道,中国知识分子所传承的文化中,其精髓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个是爱国主义,一个就是讲骨气、讲气节。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梁启超致子女的家书中写道,“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梁启超将爱国心注入家庭教育,成就“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典范。

福建同安苏颂家族是宋代著名的文化世家,其家规家训以“崇学重德、经世致用”为核心,要求“三戒”:戒贪、戒骄、戒奢。苏颂曾告诫子孙:“居官如履薄冰,一钱之污,终身莫涤”。苏颂在《魏公谭训》中写道:“观天象必验于仪,察药性必证于方”,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

位于同安溪林村的林一柱纪念馆内展示了林一柱家训,“处世事,慎交游。谨言语,明德性。务读书,正礼节。齐家政,重教养。睦宗族,崇孝道。”这十句话,简洁凝练的体现修身律己、读书明志、谨言慎行等行为规范,也体现了我国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与实践路径。正如今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要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良好家风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国家凝聚力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家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深入挖掘优秀的家风家训家书文化,自觉提升个人精神力量,由己及人,由家及国,共同促进全社会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廖雅静)

责任编辑:江旭兴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