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地方动态 > 正文

2025年第十六届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

2025-04-16 07:39:10 | 来源: 滕州市政府新闻办

4月15日,山东省滕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第十六届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王建桥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姚德常 山东省马铃薯协会会长

孔令强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吕文琦 大坞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史宝瑞 界河镇党委副书记、统战委员、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新闻发言人

为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挖掘发展潜力,2025年第十六届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大会定于4月18日-19日举办,预计300余人将齐聚滕州,共赴这场产业盛会。大会将在滕州市工人文化宫举行开幕式,邀请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有关领导嘉宾,省、市级领导及国内外薯类专家等参加,大会期间将观摩马铃薯品种展示、收获等现场。同时,还将开展专家主题报告、合作签约等系列活动。目前,大会领导嘉宾邀请、参观现场布置等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进行。在此,真诚地邀请马铃薯行业的新老朋友们来滕参加活动,热诚欢迎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对本次活动给予特别关注和大力支持。近年来,滕州市抓住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机遇,坚持以“产品抓产业、产业抓链条、链条抓体系”的“大农业”理念,倾力构建贯通产销加、融合农文旅、对接科工贸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全力打造全国菜用马铃薯行业“风向标”。滕州市马铃薯春秋两季种植面积达70万亩,产量达260万吨,是全国马铃薯二季作区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效益最好的县(市)。

一是种业创新,良种先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滕州马铃薯产业聚焦种业创新,内培外引、引育并举,与中国农科院蔬菜所、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及种薯企业合作,率先建成县级马铃薯组培中心,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先后引入76个优新品种。同时,我们扎根本土培育,“滕育1号”“滕育2号”“界星1号”通过农业农村部新品种登记。在内蒙古建设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市脱毒良种普及率达100%,从源头筑牢了产业根基,为优质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种植升级,科技赋能。在种植环节,滕州结合当地气候、光照条件,开发大数据中心及马铃薯指数体系,精准指导种植,创新“两薯一粮”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与新四膜、三膜、二膜盖栽培模式,保证种植温度和湿度,巧抓“时间差”,延长供应期,填补市场空白。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全营养分餐式施肥等技术,实现节水、节肥、节药30%以上,降低了病害发生率。制定8项团体标准、无公害及地标规程,成功创建2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获评“全国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县”,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现代化种植之路。

三是政策护航,规模增效。滕州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紧扣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将马铃薯产业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出台专项规划与12条举措,推广价格保险,实现政策联动,全方位护航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自2000年起,规模化种植面积增长到25万亩,多项产业指标在山东乃至全国名列前茅。滕州地处北纬35度特色农业黄金带,自然条件优越,马铃薯经济效益显著,单位面积收益远超传统作物,上市时间处于市场淡季,价格优势明显,有力带动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四是品牌立势,市场拓局。品牌是产业的名片,市场是发展的舞台。滕州打造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企业品牌为补充的架构,认证36个“三品一标”,“滕州马铃薯”荣获“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称号,品牌价值超过200亿元。运用“电子标签”实现质量追溯,提升品牌信誉。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建立10万亩直采基地、135座恒温库、800多家中介运销组织,构建完善市场体系,物流网络覆盖全国及70多个海外国家地区,全力打造“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格局。

五是产业融合,多元共进。滕州深挖马铃薯产业潜力,放大“马铃薯+”效应,促进产业融合,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建成集生产、展示、旅游、科技于一体的主题文化公园与土豆文化馆,以文化为魂,为产业添彩。目前,滕州正向着全国春马铃薯良种集散、物流仓储、价格形成和产销信息汇集中心迈进,让小小马铃薯释放出多元发展的强大能量。

中国网记者:尊敬的姚会长,您作为资深的滕州农技专家和山东省马铃薯协会会长,拥有双重身份,据您了解滕州在推进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上做了哪些努力?下一步的重点是什么?

姚德常:滕州是农业大县,素有“鲁南粮仓”之称。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闻名全国,是享誉中外的“中国马铃薯之乡”。“滕州马铃薯”是滕州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成为中国菜用马铃薯第一品牌,年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面积、产量分别占全省1/4、1/3。

一是发展规模种植把质量。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坚持规模化种植、绿色标准化种植,滕州规模种植马铃薯500亩以上专业大户200余家,创建马铃薯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社会化服务组织病虫害防治全程托管面积25万亩。

二是引入良种新技促发展。长期与中国农科院蔬菜所、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种薯企业合作,在全国率先建设县级马铃薯组织培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农业智慧云平台和智能肥水设施一体化生产微型薯,先后引进马铃薯优新品种76个,在内蒙古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5处。

三是强化齐抓共管促销售。按照“产前抓订单,产中抓技术,产后抓营销”模式,搭建布瑞克马铃薯全产业链交易云平台,形成以专业市场、产地市场为依托,季节性临时市场为补充的交易市场架构,物流营销网络遍布海内外,订单供应沃尔玛、家家悦、胖东来等连锁超市,入驻京东、盒马生鲜网络平台,实现从农业单项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持续增收的拓展。

下一步,滕州将在良种繁育、延链强链、品牌打造上再下实功,建设运营好中国(滕州)马铃薯交易中心,实施一批马铃薯精深加工项目,全力打造全国菜用马铃薯行业风向标,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滕州力量。

齐鲁晚报记者:食品安全重于泰山,马铃薯作为滕州的一张名片,请介绍一下滕州在保障马铃薯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孔令强:近年来,滕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聚焦马铃薯质量安全等重点问题,预防为主、打击为辅,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有力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构建智慧农业监控平台。充分利用市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市病虫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等系统,实现了数字农业的技术装备同马铃薯水分养分供给、农田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监测预警预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关键环节的有机结合。目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建立省级以上智能化病虫害监测点6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50个。

二是完善监管体系。健全市、镇、村、企四级监管体系,分级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级监管机构1个,镇级监管机构21个,村级协管机构1100个,实现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的全域覆盖、全域监管。严格农资行政执法,2024年组织开展“绿剑护农安”等专项行动76次,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人次,检查经营主体190余户次,立案查处案件26起,罚款13.6万元。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树立质量安全就是生命线的意识,构建生产、流通、加工一体化的监管新机制,全市累计发放合格证样本2万余本,电子合格证实体标签300万张,实现了产地有准出、产品有标识、质量可追溯、风险可控制的质量安全保障。

下一步,滕州将持续强化对马铃薯等重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宣传培训、监管巡查、检验检测、追踪溯源、行政执法和信用评价六大体系,从加大宣传、提高意识,健全名录、掌握资料,强化监督、打击违法,转型生产、提高品质四个方面入手,走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两条路,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大众网记者:界河镇作为滕州马铃薯的核心产区,近年来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未来如何进一步巩固优势、提升品牌竞争力?

史宝瑞:界河镇始终将马铃薯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近年来通过科技赋能、技术创新、品牌打造三方面发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科技赋能,夯实种植根基。推广“脱毒种薯+智慧农机+水肥一体化”技术,建成房岭、东李、西李三个高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合作,培育本土育种企业2家,年示范种植马铃薯新品种(系)500多个,“滕育1号”“滕育2号”“界星1号”通过国家新品种登记,“滕育3号”正在进行新品种登记程序,脱毒种薯扩繁基地近万亩,年推广面积5万亩以上。

二是技术创新,引领高产高效发展。界河镇马铃薯种植历史已有100多年,其中多膜拱棚覆盖种植方式已有40余年,切块催芽、膜上覆土、多层覆盖等一大批原创技术从界河首创、向全国推广。牵头起草《“滕州马铃薯”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质量技术规范》《地理标志产品 滕州马铃薯》团体标准等,引领马铃薯高产高效发展。

三是品牌引领,拓宽市场渠道。“滕州马铃薯”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马德里国际商标,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入选首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好品山东”品牌名录,获评最具影响力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山东地标名片。

下一步,界河镇将继续以马铃薯产业为纽带,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为滕州打造全国马铃薯产业标杆贡献力量。

一是延伸产业链条。聚焦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因势利导推动种质资源选育与农产品精深加工协同发力,加快中国(滕州)马铃薯交易中心建设。

二是推动转型升级。示范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搭建马铃薯产业大数据平台,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可追溯,引领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三是放大品牌效应。用好“滕州马铃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马德里国际商标,抓好品牌宣传推介,持续提升“滕州马铃薯”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枣庄市新闻传媒中心(集团)记者:大坞镇作为滕州马铃薯的重要产区,为扎实推进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在强链延链方面做了哪些探索性工作?

吕文琦:近年来,大坞镇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紧紧围绕“凫山菜乡”目标定位,加大投资、引进技术,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打造高端品牌,形成了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全面推动马铃薯产业全链条升级、全环节升值、可持续发展。目前,全镇拥有遍布全国各地的马铃薯经纪人4000人、马铃薯初加工企业40余家,2024年全镇马铃薯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4亿元。

一是聚焦规模种植,集中连片建基地。对全镇马铃薯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引导、布局,培育出恒裕食品、粤通农业、九盈合作社等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3家,在大市庄村、休城村、东立里等村流转土地5000余亩,建设马铃薯种植基地13个,农户以“土地、资金、劳务”等不同形式入股,采取“统一种植、统一用药、统一施肥、统一用水、统一收获”五统一的模式,年底分别按纯利润20%、30%、40%的比例进行分红,带动了全镇50余个村的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全镇累计培育300亩以上的农民合作社30个、1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500个,其中省级示范社2家、省级家庭农场1家,枣庄市级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1家。

二是聚焦外引内培,做强加工延链条。不断提升马铃薯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在全镇建设马铃薯加工车间40余处,安装自动分拣设备,对收获后的马铃薯进行分级分类、精心包装。通过加工生产线进行全自动清洗、分拣、包装后,原本大小不一、品相不同的普通土豆就变成了大小相近、品相均匀的精品土豆,比“混”着卖溢价50%以上,大幅提高了马铃薯的单位价格和产值。

三是聚焦产销畅通,农超对接搭平台。指导全镇15家仓储企业布局建设11座万吨恒温库,年可储存马铃薯10万余吨,有效调剂了淡旺季市场需求。同时,发展马铃薯物流企业20家,与叮咚买菜、京东买菜、美团买菜等生鲜电商开展合作,恒裕食品与家家悦签订马铃薯“农超对接”协议,粤通农业招引广州客商投资入股马铃薯种植基地,打通了大坞马铃薯进入大型商超的路径。目前,大坞马铃薯已走入1000多家广州蕃薯藤门店、2000余家广东供销社服务点及300余家家家悦生鲜超市,销售网络遍及全国,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下一步,大坞镇将继续深化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让“小土豆”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带动产业链价值链双提升。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