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寨县档案馆是县级国家综合性档案馆,是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询中心和电子文件备份中心“五位一体”的开放式、现代化的档案馆。该馆位于金寨县梅山镇燕子河路与红军大道交叉口南150米的东侧,为框架单体建筑,主体6层,局部4层,总建筑面积6970.84平方米,于2013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约1800万元。馆内各项设施齐备、功能齐全,总控系统涵盖监控巡查、防盗报警、火灾报警和消防设备启动控制,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溢水语音报警系统、灭菌消毒系统、恒温恒湿自控系统、高压细水雾自控系统和智能化网络系统等一应俱全。库内安装有档案密集架2000立方米、紫外线空气杀菌消毒机30台、去湿机15台,配有防磁柜、温湿度测量、温湿度调控、杀虫和除菌等专用设备。
近年来,金寨县档案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金寨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文化和服务需求为根本目的,全面推进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高质高效落实“十四五”规划,不断深化档案信息化转型发展,有力推动了档案工作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
一、持续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创新发展
去年以来,该馆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分步实施的工作原则,根据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业务标准,结合工作需要,按照应收尽收要求,重新制订《金寨县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编制印发《金寨县档案馆档案接收计划》,特别是研究出台并以两办名义印发《金寨县档案馆接收档案进馆工作实施方案》,这使全县进馆工作有了统一的标准和依据。此方案将全部到逾期应进馆档案、撤并单位档案以及照片、音像、实物和电子档案全部纳入接收计划,将重大活动、重大项目、重大事件、重大工程档案、红色档案、机关和国有企事业所属机构档案以及反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档案资料等均纳入收集范围,方案还明确了接收档案内容、质量标准、时间要求、流程及方法措施,且在收集档案资料时,按照本馆接收档案工作相关规定须先行验收,做到实体档案和数字化副本同步进馆、纸质目录和电子目录同步进馆、全宗介绍和大事记等同步进馆,进馆时先对所有拟进馆档案质量、防虫、防霉进行检查及处理,并对所有涉密档案进行解密审核,最后才办理交接手续,使档案资源建设落到实处。截至目前,馆藏纸质档案36.9186卷、53.3219件,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1.9%、71.8%。
在抓好常规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同时,该馆还致力于发挥金寨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下大力气做好红色档案收集、保护、修复以及利用工作。首先,通过编委设立征集管理股,负责红军文物等档案资料的征集、整理、保管、开发和利用工作。在收集方面,该馆采取在报纸和网站上发布红色档案征集公告、举办档案人员培训班、邮寄征集函件、登门拜访等多种办法,征集散存于民间和社会上的老红军文物档案资料、重要口述资料、重要人物回忆录等共计8000件,其中,具有较高价值的珍贵文物资料3000余件(份),比如:一些老红军、老将军的勋章、证书、领导题词、文件柜等实物档案和大量的书籍、老红军手稿等文书档案,还有李克强致金寨县希望小学亲笔信等。
二、持续推进档案利用体系创新发展
该馆牢牢把握档案工作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和开发利用力度,创新档案服务手段、砥砺初心使命、立足岗位职责,建设馆室一体化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一次都不跑”改革,打造“零跑腿”查阅利用服务体系,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查档服务零距离”,实现“跑一次”为上限、“零跑腿”为常态的目标,以“小切口”推动档案工作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中取得新成效。2022年以来,该馆采取“最多跑一次”、“零费用”、“零距离”、“全方位”调档办法,提供开放档案目录及馆藏资料目录供利用者4758人次,查阅案卷15934卷件(年均利用量6373卷件),出具有效证明近16940份。
另外,为了扎实做好档案开放工作,该馆成立了由档案科班出身的四级调研员负责的档案开放审核专门机构,制定了档案划分控制使用范围工作细则和档案开放审核制度,组织开展了对馆藏涉密档案的解密和馆藏形成时间满25年的文书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并实行馆长审批负责制度。目前馆内满25年的文书档案的开放审核工作仍在加紧有序推进,开放档案目录在互联网公布,档案开放信息在金寨党史方志档案网上发布。经初步统计,该馆已达到法定开放年限档案79476卷,已经审核20个单位文书档案8567卷,其中应该开放7073卷,实际开放5790卷。
与此同时,该馆还充分利用档案资源,积极服务红色文化研究和宣传,讲好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2022年,参与编写出版《将军县的脱贫攻坚》《将军县的红色故事》《将军县的红色之源》《将军县的红色纪事》《中国共产党金寨大事记(1921—2021)》《将军县的英雄赞歌》等6部红色书籍。编写《红色金寨》小学、初中版教育读本初稿,修订《红色基因库试点项目·金寨县红色故事系列绘本》,在学习时报、皖西日报、中红网等发表红色研究文章84篇。
三、持续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创新发展
该馆牢固树立总体安全观,落实档案安全工作责任制,筑牢人防、技防、物防、联防“四道防线”,切实把安全管理责任、措施落实到人头、岗位。一是明确专人负责。分别明确专人负责库房及档案实体、系统及信息数据管理工作,不仅要做好库房温湿度调控和卫生清洁工作,还要积极推进档案工作从“管文件”向“管数据”转型,做好大数据环境下的档案数字资源安全管理。二是健全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档案的收集、保管、防火防盗、整理编目、保密、利用、统计分析、鉴定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档案实体和信息数据的保管保护工作,做到人员和档案资料出入库登记完整、交接清楚、及时归还。三是检查演练筑防线。定期、不定期开展全面检查和应急演练,检查档案管护设施设备、档案实体及档案信息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对梅雨季节及高温天气都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库房及档案实体干净整洁和安全。四是加强监管防隐患。在档案数字化服务外包上,不断加强数字化场所、流程、设备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定了人员、档案、数据、设备、场所及档案数字化外包等管理制度,档案整理、数字化、编目和质检功能分区明确,对在岗人员进行登记管理,登记身份信息,发放证件,人员调离时能及时收回证件,定期组织教育培训工作,定期对数字化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对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档案交接、整理、扫描和数据校对、挂接、质检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管理,做到专人专机专用,数据的导入导出均使用专门的移动存储设备,及时更新杀毒软件,从源头上防止病毒和数据的丢失,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为了确保档案数字资源安全,2022年6月20日分别在马鞍山和贵阳两地异地备份数据2.25T。
四、持续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创新发展
根据国家、省市县档案“十四五”规划要求,该馆结合实际,坚持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着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推动档案数字资源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共享利用。一是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常年不停息地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扫描档案15.19万卷+44.9344万件,建成246.96万条的目录数据库和1824.93万页的全文数据库,纸质档案数字化率达73%,数字化成果与目录已全部挂接;馆藏照片档案和音像档案全部完成数字化,数字化成果与目录已挂接。二是全面推进档案电子化工作。该馆以OA系统为依托,搭建电子文件归档系统和馆室一体化系统平台,以2023年3月10日召开全县档案馆室一体化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培训会为起点,全面开展全县所有立档单位电子档案归档、在线移交、接收工作,促进各类电子文件应归尽归、电子档案应收尽收。三是加大专题数据库建设力度。按照“应收尽收、应归尽归”的原则,建立红色档案、脱贫攻坚档案、疫情防控档案、婚姻登记档案、退役军人档案、独生子女光荣证档案、山林权证档案、农村宅基地腾退复垦档案、土地确权档案、新增耕地档案等10多种专题数据库,极大地方便企事业单位和群众查询利用。四是积极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关于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相关要求,从今年开始实施国家数字档案馆创建项目。
近几年,省、市档案主管部门领导均在不同场合、通过不同形式对金寨县档案馆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2021年11月,在全省的市县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中,金寨县档案馆被评为“好”等次。2021年12月,金寨县档案馆被命名为“六安市第二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金寨籍在外工作的同志以及来馆调阅档案的同志经常来信来电,对金寨县档案馆的工作给予热情赞扬。下一步,该馆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进“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各项任务落实,持续加强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资源、利用、安全体系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强基础増质效,为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人民群众贡献档案力量。(安徽省金寨县档案馆 乐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