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一直是社会治理的关键点、薄弱点。近年来,威信县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有效治理新模式,通过组建村民议事会、乡风文明先锋队的方式,激发治理活力,提升治理水平,在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走出一条集思广益、民主决策和村民自治的新路子。
建好一个机构。围绕解决村民代表形同虚设的问题,在全县89个村(社区)先后组建719个村(居)民议事会,推选产生委员4609人,其中:党员2459名。一是坚持公开选。在民主推荐、个人自荐基础上,通过召开群众会,每个议事会公开推选委员5至11人,并在委员中推选产生主任、副主任。民主推选过程中,由各村(社区)党组织负责把关,确保推选委员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办事公道、作风正派。二是注重引领推。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注重将村民小组干部、党代表、致富能手等吸纳为议事会委员,将乡(镇)机关事业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社区)“两委”成员中的优秀干部选派为议事会指导员,确保议事会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有力有序推动。三是严格动态管。由乡(镇)村(社区)两级党组织负责,严格落实议事会委员动态管理制度,每半年对委员队伍进行分析研判,对不履行职责或经常无故不在岗的委员,及时调整更换;对不适应或不能很好发挥联系群众作用的指导员,及时进行撤换,有效确保人员不缺失、力量不缺位。
建强一支队伍。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组建乡风文明先锋队1238支13723人,推动实现群众自我管理、教育、服务与监督,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一是突出先锋属性。围绕队伍先进性、代表性,注重从退役军人、村级后备干部、未就业返乡大学毕业生、致富带头人、乡贤能人中推选产生先锋队员,着力建设一支能服务、敢发声、谋发展的基层治理队伍。二是织密组织构架。建立村、组两级联建机制,成立村(社区)先锋队大队89支,由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大队长,从村(社区)“两委”委员中推选副大队长2名;根据常住人口情况,以10-30人为规模组建村(居)民小组先锋队中队1149支,中队长、副中队长从队员中推选产生。三是实行公推公选。各先锋中队人数由所在村(社区)“两委”向属地乡镇党委请示同意后,召开群众会或村(居)民代表会,按照多于队员人数20%的比例,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直接从群众中推选产生预备人选,再按20%的差额推选产生队员,确保推选过程公开公正、体现民意。
突出两项功能。突出议事会“议事”、先锋队“干事”功能,着力构建“议事会商议讨论、先锋队紧跟落实”的基层自治模式。一是健全完善议事会议题收集、审定、讨论、表决、公示、执行、监督等议事机制,每月公历1日、11日、21日,协助配合挂包单位、乡镇、村(社区),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入户宣讲等形式,宣传党委政策并收集议题。在村级活动场所设立“村(居)民议事厅”,由议事会每月召集群众开展“听总书记的话”课堂学习、“大家事情大家办”议事、“远亲不如近邻”互助、“平安和谐靠大家”创建活动,累计开展议事2400余次、研究解决发展问题854件、调解矛盾纠纷462起,有效破解了基层力量不充足、问题处置不及时、群众参与不积极等问题,切实形成“群众的事情群众议、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充分发挥先锋队示范带头作用,定期组织队员开展集中学习、入户宣讲活动,抓好群众宣传教育和议事会决议落实。先锋队组建以来,累计召开殡葬改革政策解答群众会900余次,发放政策宣传资料12万余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3600余次、禁毒防艾知识宣讲120余场次、入户走访民情1.1万余户,切实做到文明乡风带民风转作风。
落实十项职责。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明确乡风文明先锋队“访民情、搞卫生、推殡改、护生态、禁毒品、反封建、正风气、管治安、办实事、惠民生”10项职责,凝心聚力抓落实,全力以赴助推新发展。一是访民情。充分发挥贴近群众优势,做好群众教育引导、困惑化解、释疑解难工作。二是搞卫生。带头遵守每月逢农历2、5、8开展村(居)民小组环境卫生大扫除制度,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对环境卫生打扫情况进行督查检查。三是推殡改。宣传执行殡葬改革政策,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对违法违规行为,积极阻止并予以劝导纠正。四是护生态。带头落实“三有五不”保护公约和“1110”管护机制,引导群众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五是禁毒品。加强禁毒防艾宣讲,教育引导群众不吸毒、不贩毒、不制毒、不种毒。六是反封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教育,引导群众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七是正风气。带头抵制歪风邪气,推动移风易俗。八是管治安。发挥模范作用,积极配合乡镇和村(社区)做好疫情防控、纠纷调处、道路劝导、校园安全防护、防火防盗防诈骗、应急抢险救灾等工作。九是办实事。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十是惠民生。积极配合村(社区)“两委”做好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公益岗位、护林员、地质灾害监测员等评议工作,确保公平、公开、公正。(黄山 威信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