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党建 > 正文

“三点发力”推动农村党员教育深植基层

2025-07-02 14:35:20 | 来源: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人民政府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其中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成为夯实基层党建的核心议题。农村党员教育作为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根脉工程”,正通过“三点发力”工作法—— 聚焦需求精准滴灌、创新载体破题攻坚、深化转化提质增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乡野田间“落地生根”。

锚定需求坐标,让教育内容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过去,农村党员教育像大水漫灌般广撒网,看似面面俱到,却难以精准润泽每一位党员的成长土壤;如今,我们锚定需求坐标,彻底打破“一锅煮”的固有模式,以“因人制宜”为笔,以党员需求为墨,精心绘制个性化教育画卷。对扎根乡土、深耕种养的大户而言,我们送上《乡村产业振兴政策解读》《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等“致富宝典”,助力他们在现代农业发展浪潮中扬帆远航;对怀揣梦想、返乡创业的青年,量身打造电商运营、创业规划等“前沿指南”,为乡村注入青春活力;面对两鬓斑白、见证时代变迁的老党员,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家风传承课堂,让他们在熟悉的乡音中重温初心使命。从田间地头的 “板凳课堂”,到农家炕头的 “围炉夜话”,党的创新理论不再是晦涩难懂的文字,而是化作通俗易懂的方言俚语、鲜活生动的生产案例。这样的精准施教,既让教育内容与党员需求实现精准匹配,大幅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让组织关怀如春风化雨,浸润每一位党员心田。当党的创新理论深深扎根于农村党员心间,他们的思想觉悟在学习中淬炼升华,理论素养在实践中厚积薄发,不仅成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更化作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为广袤农村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

创新载体矩阵,让教育形式从“照本宣科”到“活色生香”。往昔,农村党员教育的“讲台”上,照本宣科的单调旋律,如同陈旧的老唱片,难以激发党员学习的热情;而今,我们精心构建载体矩阵,以多元创新为弦,奏响了农村党员教育的“时代新曲”,让知识传播告别枯燥说教,焕发蓬勃生机。田间地头变身“实景课堂”,党员们在金黄麦浪中聆听乡村振兴政策解读,于翠绿果园里探讨生态农业发展路径;夜幕降临,农家小院化作“夜校讲堂”,“板凳会”上,大家围坐一圈,用方言土语畅谈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舞台成为“理论驿站”,民间艺人将党史故事融入快板、把惠民政策编成戏曲,清脆的竹板声、悠扬的唱腔,让党的声音乘着艺术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短视频平台上,“云端党课” 直播火热进行,主播党员手持自拍杆,在产业大棚里现场教学,将数字农业技术、电商营销技巧直观展现;微信公众号里,“微党课”专栏定期推送,用漫画图解、动画视频等新颖形式,把理论知识变得鲜活有趣。这些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教育形式,如春风拂面,让党员们在轻松愉悦中汲取精神养分,既感受到理论学习的“温度”,又触摸到知识传播的“质感”,真正增强了对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让党的创新理论在乡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深化成果转化,让教育成效从“入脑入心”到“见行见效曾经,理论学习与实践行动仿若两条平行线,难以交汇出耀眼的火花;如今,农村党员教育以“做”为笔、以“实” 为墨,打破“学用两张皮”的壁垒,推动教育成效从“入脑入心”的思想沉淀,迈向“见行见效”的生动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频共振、交相辉映。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党员先锋岗”如同一面面鲜红的旗帜,飘扬在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党员带头承包撂荒地,引进特色种植技术,让荒草丛生的土地变身瓜果飘香的田园;组建电商销售团队,将大山深处的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拓宽乡亲们的致富路。“志愿服务岗”则化作温暖的春风,吹拂过乡村的每个角落。农忙时节,党员志愿者穿梭在田间地头,帮助缺劳家庭抢收抢种;夜幕降临,他们走进留守老人家中,陪老人唠家常、解难题;面对突发灾情,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筑起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这些实践平台,成为党员锤炼本领、服务群众、彰显担当的广阔舞台。教育评价机制的创新完善,更赋予群众“阅卷人”的神圣权力。村民们通过“扫码评价”“田园夜话”等方式,为党员的实践成果打分、提建议。这份来自群众的“成绩单”,既是对党员工作的检验,更是激励党员奋进的动力。在群众监督与评价的推动下,党员们主动对标对表,找差距、补短板,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从产业振兴到生态宜居,从乡风文明到治理有效,农村党员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让教育成果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出绚烂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三点发力” 的农村党员教育模式,恰似一把精准的 “金钥匙”,不仅打开了党员教育提质增效的大门,更激活了党员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它以需求为舵校准教育航向,以创新为桨拓宽学习航道,以转化为帆扬起实践风帆,推动党员教育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实现党员政治素养与实践能力“双提升”,让基层党组织在千锤百炼中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这一模式的生动实践,如同春风化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每一次教育成果的落地生根,都凝聚成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石;每一次党员作用的充分发挥,都汇聚成基层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站在新的起点,期待各级党组织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的决心,深耕细作、守正创新,持续擦亮“三点发力”教育品牌。让我们携手探索更多贴合时代需求、富有乡土特色的教育路径,让党的创新理论在乡村大地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党的执政根基,书写更加精彩的时代答卷!​(胡又文)

责任编辑:赵新新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