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党组织广泛深入开展“七一党性教育”系列活动,以群众需求为念,多元形式坚定信仰,紧扣群众急难愁盼,以传承、践行、担当、奉献的四大行动准则,为新时代基层党性教育注入了强劲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将人民置于心中至高位置,在民生改善的画卷上挥洒出更加浓墨重彩的笔触。
铭记初心使命,让为民情怀更具深度。民生深度,源自对群众疾苦的感同身受。群众需求不仅是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和鲜活课堂,更是党员干部制定计划、开展服务的根本依据。在七一党性教育系列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专项行动,这正是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诠释。无论是给老党员送上慰问物资,还是为居民解决矛盾纠纷,这些行动都在无声中传递着党的温暖与关怀。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此为契机,厚植“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情怀,让“问需于民”成为常态,把群众的难处当作自己的心头事,在基层一线主动担当作为,让党性教育成果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民生福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才能让群众在点滴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主动深入群众,让问计于民更有广度。精准发力,离不开对群众智慧的广泛汲取,只有真正融入群众,才能精准掌握群众的所想所需。七一期间,广大党员干部都下沉小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开展的“党员进社区,服务零距离”活动,这正是针对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作出的积极探索。从社区组织的“议事会”,到现场收集的“意见表”,都在实践中彰显了问计于民的重要性。广大党员干部把群众需求当作党性锤炼的“需求点”,放下身段、沉下心来,听民声、察民情,以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深入小区、企业、学校,落实“与群众围坐在一起拉家常”的工作方式,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与群众心贴心交流。广泛收集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分类整理、深入分析,精准把握群众的急难愁盼,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身边。
笃行实干担当,让惠民举措更有力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民生力度,最终要体现在群众实实在在的受益上。七一党性教育系列活动中,从解决群众生活小事到推动社区建设发展,广大党员干部都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切实解决了群众生活中的难题,更以看得见的变化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民生承诺变成美好现实。党员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拼劲,聚焦群众操心、烦心事,一项项抓落实,一次次见成效,让每一项惠民政策都落地有声、开花结果。要把群众的认可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主动了解群众的实际感受,确保群众关心的每一件小事都能得到妥善解决,通过群众的监督、评判,来不断反思和改进,以实干赢得民心,才能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秋水社区 蔡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