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提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内蒙古的牧民群众奉献爱与担当,抚养“国家的孩子”,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妇联为了学习研究内蒙古的历史,教育党员干部更加全面了解和认识内蒙古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月11日,妇联全体干部联合统战部党员干部观看了三千孤儿入内蒙党史故事系列节目。
纪录片讲述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自身并不宽裕的内蒙古人民,用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三千多名嗷嗷待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孤儿,这既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也是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这些孩子被送到内蒙古大草原由当地牧民悉心养育,牧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国家的孩子”。年仅19岁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牧民都贵玛成了其中28名上海孤儿的“临时妈妈”。在都贵玛的精心照顾下,28名孤儿没有一个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在那个缺医少药又经常挨饿的年月,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直到28个孤儿全部被牧民领养后,都贵玛才离开保育院。
多年来,都贵玛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自治区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等荣誉。面对荣誉,都贵玛说:“我只是做出了一点点成绩,党和政府就给了我这么崇高的荣誉。如果我的身体还行,我还要继续为党和国家多作贡献”。
观看完三千孤儿入内蒙党史故事系列节目后,党员干部们都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党的干部,要坚持不懈地为民办实事、尽心尽力为民解忧愁,履行好岗位赋予的职责,推动妇联工作创新发展,更好承担起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