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商都县全力打好绿色、资源、区位“三张牌”,全力打造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首都农产品供应保障基地、乌兰察布市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三大基地”,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光伏扶贫新型能源,构建完善助农增收机制,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村集体经济引带动增收。通过“企业反哺型”“资产盘活型”“乡村旅游型”“兴办实体型”“村企合作型”,采取“公司+基地+脱贫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抱团共赢”“捆绑式发展”模式,推进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县21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现金收入和集体资产达到5.03亿元,平均每个行政村达到237.19万元,其中资金收入5406万元,现金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增收。围绕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杂豆、奶牛肉牛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错位布局、集成发展,持续提升农业效益。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节水农业、绿色农业。推动农业增值增效,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不断放大“商都县西芹”国家三大权威认证的品牌效应,擦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金字招牌。加快培育和壮大农业全产业链,聚合生产、加工、销售等上中下游完整环节,聚集冷链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全链各类经营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蓝威斯顿薯业、希森薯业、佰惠生糖业、健坤农产品加工、中地乳业、嘉利农牧、嘉荣利达种鹅养殖等78家农牧业龙头企业和591家专业合作社与脱贫户构建起紧密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以流转聘用型、订单合同型、服务协作型和托养分红型合作模式,共带动全县9760户26352名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增收,人均年增收1800元。
三是光伏扶贫带动增收。商都县纬度偏北、海拔较高、空气干燥、大气透明度好、云量较少,光能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以光伏发电为主要内容的新能源产业得到了发展和壮大,积极探索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光伏扶贫不但较好地解决了重病、残疾、缺少劳动力脱贫家庭持续稳定增收问题。目前,已建成的37.625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覆盖无劳动能力和残疾人脱贫户948户,每年收益3000元,持续扶持20年;19.301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项目(一批)和25.36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项目(二批)覆盖10个乡镇的106个脱贫村,村集体经济收益7710万元。(内蒙古商都县组织部 贾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