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偶里乡位于贵州省锦屏县中部,距县城15.5公里,辖区总面积89.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6公顷(其中水田440公顷、旱地76公顷),林地面积7542.85公顷。全乡辖10个行政村(8个中心村)、35个自然寨,77个村民小组,3523户12802人(党员32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95.64%。辖区内山高坡陡、土地零散,群众收入来源主要为外出务工、山茶油种植和发展林下经济,其中我乡山茶油种植面积超4万亩,有机认证2.6万亩,是远近闻名的“贵州有机油茶第一乡”。同时,偶里乡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在毛主席逝世后,偶里人民深怀着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将红军战士曾经站岗放哨过的“红军树”砍伐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并在树桩旁建设红军树纪念碑,目前已成为全县重要的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
二、工作亮点
(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升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村级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党支部书记,调整撤换年龄偏大、能力不能够胜任的村级党支部书记,规划村“两委”干部后备人选,精准排查出重难点村进行集中整治,调整重难点村党支部书记,搭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平台,建立农村青年人才信息台账,通过优化政策条件吸引更多立志返乡创业就业的年轻人,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全乡10个村“三大员”均配备完整,其中寨先、寨霞、皆久、皎洞、八腊5个行政村已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目前,30名村“三大员”均能围绕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安排,认真履职尽责,作用发挥较好。同时,强化对村级后备力量的培养力度,全乡共有51名村级后备力量,各个村均达到3名以上,切实为第十一届村“两委”换届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强化能人带动,做精特色产业。本着企业跟着资源走的发展方向,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动员本土能人返乡任职创业,建成山油茶精深加工企业——贵州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蕃熬”有机山茶油,有效解决我乡山茶油有市无价和有价无市的短板,进一步解决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需求。
(三)推行“菜单式”扶贫模式,打造“电力扶贫”典型。立足“精准”二字,按照产业精准到户、保障精准到人的思路,探索实行“政府配菜、贫困户(贫困村)点菜、乡政府上菜、绩效考核评菜”的“菜单”式扶贫模式,实现了人人有保障、户户有产业。寨欧村根据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开出了“电力扶贫”的“菜单”,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成功打造“电力扶贫”典型,自2018年通过东西部扶贫项目资金收购偶里乡高洞坎电站以来,每年实现近18万元的收入,户户实现分红,年年实现增收,大大降低扶贫资金投入风险,着力培育可持续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增收产业。截止目前,累计分红资金近22.7万元,覆盖115户贫困户,户均分红资金1513元。
下一步,偶里乡将围绕“生态偶里·醉美茶乡”的战略定位和“一个目标、两个品牌、三项行动、四大任务”总体思路来建设美丽新偶里;并在前期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做好政策宣传、产业发展等工作,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为早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而不懈奋斗。(贵州省锦屏县偶里乡人民政府 杨正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