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县着力推动产业兴旺,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及自然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再配置,与生态环境相呼应,增加群众经济收入,谱写了一副盛大恢弘的优美画卷。
引进新型产业,壮大龙头企业。通过培育龙头产业,实现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积极推动了产业发展进度,激发了群众积极性,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在农业方面,一是引进马铃薯精制淀粉加工企业3家,实现了年生产加工淀粉能力达到1.6万吨,二是引进佰惠生糖业公司,年收购订单糖菜20万亩,仅此一项糖菜种植户年人均收达8000元。在牧业方面,按照“稳羊增牛扩猪禽”的总体思路,逐步优化养殖业结构,提高养殖效益。全县畜牧业年均出栏羊65万只,生猪25万头,肉牛2万头,家禽10万只,年均肉类总产量5万吨,禽蛋产量1000吨,鲜奶产量8000吨。
发挥创新机制,实现经济增收。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模式,实施创新模式,发展马铃薯、甜菜、蔬菜和节水抗旱型的燕麦为主的小杂粮产业,完成种植30多万亩。引进希森马铃薯薯业农业科技公司和蓝威斯顿等马铃薯加式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完成马铃薯种薯和专用薯种植10万亩,建设育种基地10000亩、年育种薯1.5万吨。总体形成了以蔬菜、甜菜、马铃薯和燕麦为主的小杂粮的结构模式,以部分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种植为辅的产业格局。全县50家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了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1967户4128人,户均增收1700元。凸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加大监督机制,增强社会公信力。严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关,并列入县乡两级绩效考核范围,由县农科局质检站牵头,联合各乡镇监管站和各村协管员,对全县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达到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通过机构和计量“双认证”,包括元素分析和农药残留共90多个参数,具备了按相关标准开展这些参数的检验检测能力。小海子镇、十八顷镇和七台镇成为了“全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中谷奶牛企业纳入了乌兰察布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委组织部 范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