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商都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大力选派优质科技特派员,通过开展科技创新、示范创业、科技致富和科技惠民服务活动,进一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产业振兴取得了一定成效。
强化管理职能,实施定向考核。商都县实行以县委组织部牵头、农科局主推、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绩效制度,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定期开展认定、选派、指导、考核等工作。在今年3月至8月农科局组成专人督查组,对全县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到岗服务、科技培训、创新创业开展了3次专项督查,考核结果全部合格,符合创建科技特派员的要求。
围绕发展需求,精选科技人员。坚持“双向选择”原则,在选派科技特派员时做到“三个结合”,即选派对象与派驻工作区域的需求相结合,与农牧林水建设等发展项目相结合,与群众刚需相结合,不断增强农村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县域六大产业发展需要,年初选派83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县派科技特派员指导农民做到“以需定产”,帮助农企业“以求定供”,大力发展定单式农技产业。
实现典型带动,助推创新创业。围绕当地具有的特色产业和龙头产业因地制宜制定相关计划,大力支持并鼓励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建立科技模范基地,实行“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农牧户”的方式,与服务对象形成利益共同体,激发特派员与农户的活力,以求带动产业发展。全县共建科技示范基地15个,使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和普及,共推广“察汗淖尔旱作农业技术、病虫害绿色防空防治等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10多项(个)。
开展校企合作,加快成果转化。为引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扩大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面,实现先进技术和良种的推广和再创新,以求提高自身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县农科局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省农科院、山西省农科院以及内蒙古农科院和内蒙古农业大学开展合作,将院校新的科研成果到当地进行转化,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基地进行无缝对接,选派技术服务专家组对我县农牧业种植进行技术指导,扩建高新繁殖基地50余处2000多亩,塑料大棚200多个,年新增农业总产值达2000万元,打通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服务方式,增强能力素养。科技特派员坚持人才下称、科技下乡的精神,积极利用科技活动周及科技下乡等活动契机,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指导、入户面授、集中培训等方式,定期深入农村生产一线,开展种养殖实用技术现场培训、技术咨询等,解决农业示范基地、大户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县农牧局组织科技特派员举办种植、养殖和机械加工等方面的培训达283期3200余人次,举办现场观摩培训会52期,观摩培训人员2500多余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组织部 范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