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商都县不断转变工作思略,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有效途径,努力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使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是坚持“前置性”理念、变民情民意“被动听”到民情呼声“主动找”。为解决“社情民意上不来,服务治理下不去”的困境,商都县坚持阵地前移、服务前倾,吸纳小区居民党员主动参与小区治理,组建服务队开展“定向式”志愿服务活动。健全“县—乡镇—村(社区)—网格”党群服务体系,以“暖心党建”为主题,建立在职党员常态化进社区报到制度,城镇社区设立联合党委20个、党小组73个,吸纳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98人,实现党建网格与社会基层治理网格“双网”融合。在村和社区共划分851个网格,设置总网格长(党支部书记兼任)232人、网格长714人、网格员844人。构建起上下贯通的网格治理体系,让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真正落到村(社区)、沉到网格。
二是坚持“一盘棋”思维,变政府部门“独角戏”到社会各方“全参与”。为强化乡镇、村(社区)统筹协调功能推动区域共驻共建,商都县统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类党组织100余个,组建了乡镇、村(社区)党建联盟800余个。开展“红心物业”建设,全力构建“社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模式,全面提升了物业服务质量。通过将区域内的党建资源、治理资源和服务资源“化零为整”,打破了部门和行业之间的藩篱壁垒,实现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问题共解,形成了互相配合、良性互动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三是坚持“清单化”制度,变群众办事“不便捷”到为民服务“送到家”。坚持把每个影响群众生活的“点滴小事”,都作为基层治理的“头等大事”,本着“小切口,大服务、强推进、惠民生”的工作理念,让民生服务延伸到“家门口”。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将全县20个社区划为区直机关部门“党员责任田”,今年以来,共解决民生实事1000余件,受益群众1万余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建立全县“四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指导联系点党建工作,并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目前,共深入联系点64次,宣讲政策35次,走访慰问各类党员、干部238名,解决困难问题75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组织部 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