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蔚蓝色的天空中,微风轻轻地推着朵朵白云,不停歇地往前挪动着,田野里,到处是来来往往穿梭着忙碌的身影;草丛中,布谷鸟、百灵鸟欢声歌唱清彻透亮,娇艳的蒲公英、牵牛花在躁动不安的春风里摇曳。在这瓜果飘香丰收的季节,笔者走进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大六号镇晨阳行政村,党中央、国务院脱贫致富奔小康政策犹如强劲的春风,吹遍了晨阳行政村每一个角落,昔日的晨阳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脱贫攻坚冲在前
曾经是武警水电指挥部队的一名战士,复员转业到地方电力系统并逐渐成长为一名业务技术骨干。2018年6月,按照乌兰察布电业局党委脱贫攻坚工作安排,这名曾在部队服役6年的热血男儿,关键时刻主动请缨到一线贫困村驻村工作。经过电业局党委会慎重考虑研究决定,同意将其分派前往察右后旗大六号镇晨阳行政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坚决服从命令听指挥,第一时间背起行囊赶赴扎根贫困村,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脚踏实地带领群众脱贫攻坚致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和国军人和电力员工的初心和使命,他,就是乌兰察布电业局人力资源处职工——胡志明。
很快,胡志明以雷厉风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奋发图强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赢得了晨阳村党员干部群众和帮扶人员的一致认可和赞誉。
初到晨阳行政村,为全面掌握精准扶贫政策和贫困户底数,迅速打开脱贫攻坚工作局面,一贯说到做到有着军人作风的胡志明和其他驻村队员一边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认真学习精准扶贫知识和中央、省、市、旗有关扶贫政策,主动参加各级组织扶贫工作会议,学懂弄通吃透吃准深刻理解领悟精准扶贫政策,同时不断地努力提升自身本领和能力,组织两委班子、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以“乡村夜校”“主题党日”和入户走访宣讲等多种渠道形式,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勤劳发家致富的理念,宣传典型先进事迹,用身边人的事迹影响身边人,想方设法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靠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让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在贫困群众心中落地生根。一边起早贪黑加班加点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一家一户了解并详细登记基本情况,编制《晨阳行政村贫困户信息统计清单》。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底走过了多少贫困群众的门槛,连他们自己都记不清了,但每个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胡志明早已熟记于心。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要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引导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
据大六号镇党委李书记、任镇长介绍,胡志明他们驻村扶贫点晨阳行政村,位于察右后旗东南,与兴和县相邻,地处偏远山区丘陵地带,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全村共有759户1937人,其中贫困户138户307人。晨阳村土地较少,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一年下来种地收入少,大部分土地荒废,村里青壮年只能常年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养家糊口,留守在村老人、妇女和儿童居多,贫困户大多年老多病,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制约了村里的产业发展,属于察右后旗典型的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深度贫困村。
“通过深入学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走进贫困群众家中,我们深刻领悟意识到,我们的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齐奔小康向往美好生活的伟大意义和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党的庄重承诺,脱贫攻坚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我们驻村工作队员的责任和考验,所以,我一定要争分夺秒只争朝夕,方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胡志明信心十足坚定不移地说。
通过走访调查分析,胡志明发现精准扶贫的难点首先在于精准识别,晨阳村由于过去多种因素造成了精准识别难度大,个别村民有情绪和意见,等、靠、要思想严重。部分困难户依然以当贫困户为荣。其次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晨阳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改善,晨阳村在“两不愁,三保障”达标后,需要营造一个扶贫扶志的氛围。再次贫困户要想摆脱贫困,仅仅依靠传统种植玉米、土豆、胡麻等作物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另谋新路,大力发展产业和村集体经济。
贫困原因摸清楚了,胡志明他们思考着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转变过去个别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最关键的是如何让贫困群众自己有想脱贫、要致富、奔小康的想法。
“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难度虽然大,但是只要我们大家共同想办法,引导贫困群众走上正确的致富道路,贫困群众的收入增加了,信心就足了,只要群众富起来了,让我做什么都行,贫困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应该做的工作”!胡志明常说。
驻村工作队经过与镇党委、村委会、贫困群众反复研究分析讨论,一致认为发展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想方设法激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业。根据菜单式扶贫政策,胡志明他们主动争取项目扶贫资金100多万元,新建机电井4眼,增设变压器四台,配套地埋管道发展膜下滴灌800亩,联系种植大户流转土地5000余亩,贫困群众既流转了荒芜的土地,又可以帮助种植大户打工干活增加收入。2019年,晨阳村人均流转土地3亩,加上就近打工,人均增收2800元,覆盖了全部贫困群众。同时发展产业养殖,仅养猪一项,全村争取补贴资金170330元,新建猪舍390平方米,全村发展养猪152口,为发展养殖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针对晨阳行政村辖区内的邓家沟、小南沟两个自然村存在居住条件差(人口少、饮水困难、行路难)的问题,胡志明及驻村工作队员主动配合村委会实施易地移民搬迁政策,37户94人全部移居入住大六号新村幸福院。截止2018年底,晨阳村易地移民搬迁大六号新村幸福院完成52户,危房改造97户,就地新建53户,自此“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得到解决。
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是全面脱贫奔小康的有力保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电业局驻村工作队、镇党委和村委会针对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实际情况,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发展村集体产业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2018年,通过整合产业扶贫资金,入股祥辉种养殖合作社和何家地蔬菜种植基地,村集体经济每年可收入8.325万元。2019年,利用废弃企业出租华源昇种养殖公司,村集体经济每年可收入20万元,同时与贫困户实现企业链接分红。2020年争取资金260多万元,新建20门储窖一座,可以储存2000吨马铃薯,储窖每门仅租金可收入六七千元。利用玄武岩尾矿开发碎石加工,安排就业人员,成立运输队,多措并举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稳定收益目标,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将“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一直以来,胡志明和驻村工作队员们按照乌兰察布电业局党委脱贫攻坚工作安排,与村两委班子形成合力,以“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为着手点,为群众鼓干劲、转观念、定规划,新建村委会、文化活动室、卫生室、超市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场所,村合作医疗与养老保险全覆盖,广电网络与户户通全覆盖,帮助贫困群众完成危房改造建设,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办理企业链接分红,为饮水困难农户新建机电井。特别是充分发挥供电行业自身优势,主动争取配电网脱贫攻坚资金,实施“井井通电”和村村通动力电,优化低压线路,实施老旧计量改造工程,对危房改造户线路进行改造,更换老旧破损下户线,为群众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支撑。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就是我们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是胡志明和驻村工作队员脱贫攻坚帮扶心得体会。
扶贫路上的防疫战
2019年底,乌兰察布个别地区发生了鼠疫,按照区、市、旗、镇鼠疫控制工作安排及应急预案要求,胡志明和驻村工作队员第一时间深入晨阳村常住户,进行预防鼠疫工作宣传教育,详细讲解防疫知识,发放鼠疫防控知识宣传资料,认真解答村民对鼠疫的疑惑,引导广大群众加强个人防护,缓解鼠疫传播带来的恐慌,营造预防鼠疫工作的良好氛围。
同时要求野外放牧的群众一定要穿靴子,休息时应选择无鼠无洞的地方,发现病死鼠、兔、狐狸等动物时不能接触,更不能抓拿,及时上报驻村工作队,送交防疫部门检验。通过出台多种鼠疫防范措施,有效提高了群众对鼠疫防控工作的认识,保障了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为阻断疫情向农村蔓延,胡志明和驻村工作队员立即行动起来,放弃春节休假时间,与村两委干部一起,第一时间赶赴晨阳村,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扎实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勇担责任。胡志明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主动对全行政村全面展开摸底排查,完善防疫措施。组织驻村党员带头,群众分组配合,在村里主要道路的出入口设置卡点,对进村路口全部实行管控,严禁外来车辆、人员进村入户,对确有必要进出的车辆、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做详细登记。充分利用微信群、张贴标语、大喇叭等多种方式对旗防疫指挥部号令和有关疫情知识进行宣传,并发放宣传资料,对疫情防控情况进行实时播报,引导村民住户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每天按时进行消毒,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放心吧,我们听你们的,哪儿都不去,这次疫情很厉害,你们也要把自己的身体防护好。”晨阳村曹珍老汉看到驻村工作队员入村宣传时关切地说到。
曹珍老人独自一人生活在村里,身患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自胡志明驻村以来,经常帮助老人代购生活用品药品,报销医疗费用,家里的大事小情桩桩件件胡志明都帮着包办了。曹珍老人早就把胡志明认成亲人了。
目前,晨阳村村民在驻村工作队员带领下,疫情防控、农业生产、群众生活秩序井然人心稳定。
发展庭院经济增收致富
在贫困群众庭院中种植特色果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
为加强贫困户自身“造血”能力,真正走上致富之路,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主动积极协调下,察右后旗林草局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了1604棵果树苗。此次果树苗种植惠及244户农牧民,其中包括贫困群众118户。
果树苗运送到位后,为保证果树苗成活率,胡志明和驻村工作队立即组织村两委干部第一时间便将树苗发放到每位贫困群众的手中,并且分别帮助贫困群众种植果树苗,平整土地、挖坑、栽树、填土、浇水,贫困群众在驻村工作队员带领下热情高涨,忙得不亦乐乎。
当贫困群众看到驻村工作队员帮忙栽种的果树苗笔直地挺立在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内心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
“前不久,我们家按照驻村工作队号召养了两口猪,七只品种兔子,兔子已经又繁殖23只小兔。现在又为我们发放果树苗,我身体不好干不成活打不了工,小胡兄弟他们帮我栽了42棵李子树,12棵123果树,2棵杏树,既美化了我们家和村里的环境,又促进了我们家的收入,果树苗明年就可以结果了,有些经济收入不说,自己还可以吃,感谢电业局驻村工作队为我们做的一切”。62岁的因病致贫贫困群众宋贵忠感激地说。
驻村工作队针对各村经济状况和资源条件,逐村进行分析,明确发展方向,正确引导村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乡村产业发展之路,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庭院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我们晨阳村针对无劳动能力贫困群众主要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既拓宽了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又增强群众自身发展的积极性,也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晨阳村第一书记卢德对笔者说。
2018年12月,胡志明女儿胡嘉欣患腹腔肠系膜多发淋巴结高烧肚子疼,在市蒙中医院住院一周,当时正值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脱贫攻坚第三方验收前夕,工作忙得脱不开身,只能由妻子不分昼夜陪伴女儿,妻子辛苦、女儿病痛折磨难于言表。真是工作家庭难两全啊!胡志明和驻村工作队员们舍小家顾大家的故事数不胜数。
几年来,胡志明和乌兰察布电业局驻村工作队员们扎根在晨阳村,用真心扶真贫,用真情实干换得群众信赖和口碑,赢得了当地贫困群众的高度认可和交口称赞,成为当地扶贫干部的学习榜样,不断带领晨阳村群众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稳步前进。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将继续冲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路上”。胡志明满怀豪情地说。
当然,笔者所写胡志明和驻村工作队他们的精准扶贫工作,只是乌兰察布电业局坚持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牢记使命、认真履职、精准发力,全力加快贫困地区电网建设,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工作一个缩影,
从2015年开始,乌兰察布电业局按照乌兰察布市委政府脱贫攻坚整体工作部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发挥企业担当,举全局之力,克服电力生产经营工作繁重困难,配备109名干部,派驻察右后旗大六号镇晨阳村,实施接对帮扶,共计帮扶贫困户163户。同时向7个旗县派出驻村工作队员29名,脱离本职岗位,接受属地政府管理,全心全意驻村帮助群众开展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底顺利通过自治区扶贫办第三方评估抽查组验收,2019年7月顺利通过国务院扶贫办第三方评估抽查组验收。
如今的晨阳村在乌兰察布电业局驻村工作队和包扶人员接对帮扶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的新房多了,房前屋后水泥路多了,树上的果子多了,村里务工机会多了……。截止现在,不但贫困群众人均收入显著提升,而且晨阳村村集体收入也屡创新高,贫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仲夏时节,晨阳村新修建的文化广场是老人和小孩儿的天堂。晚饭后,几十年的邻居早已成为老友,一边看着三五成群的孩子在广场上嬉戏欢闹,一边在嫩绿色垂柳树下的长椅上话家常,毛茸茸的柳絮被晚风轻轻托起,在小孩儿的追逐中左躲右闪,咯咯的笑声在文化广场上空盘旋回荡。(尚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