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乡村振兴改革以来,商都县乡镇、村(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作为负责全县行政管制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县委工作机关,县委编办聚焦“三农”工作重点,推行“三保一引两齐飞”举措着力深化振兴改革,县域乡村呈现一派改革后新气象。
保障编制、人员、岗位。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支撑。但基层“小马拉大车”“一人多岗”“人少事多”等问题普遍存在。县委编办坚持深化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编制资源汇集上“做加法”、用人瓶颈障碍上“做减法”。自上而下跨层级调剂事业编制,不断增加乡镇事业编制总量;下沉驻乡镇机构人员充实基层干部队伍。乡镇中层职数适当向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倾斜,按照1正4副核定。打通乡镇行政事业人员使用壁垒,实行先议岗再议人,最大化提升人员编制效能,确保“人岗相适”。落实行政、事业人员职务职级晋升制度,畅通事业人员晋升通道。推动农业产业领域技术人才资源“常态化”合理流动配置,组织开展乡镇畜牧兽医站、水利服务站等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一大批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实用人才突出涌现,基层农业领域人才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田埂干部”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会干事也更有意愿做事了。
强化党建政治引领。办好农村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县委编办始终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建政治引领作为乡村振兴改革“头号工程”一抓到底,进一步理清组织机构职能体系脉络。将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科局,形成党委牵头抓总、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良好格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部署,设立乡村振兴局,负责巩固拓展扶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深入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复制推广经济发达乡镇“1+4”(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基层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改革经验,突出党的政治引领,制定乡镇党(工)委改革事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强化乡村振兴专题板块研究。在10个乡镇统一设置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科室,将乡村振兴与民生事业发展有机结合,承担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负责“三农”政策执行等任务,基层乡村振兴职能体系进一步健全。
助推“兴产业、强治理”两翼齐飞。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兴旺。为提升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以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农业产业发展活力,发挥园区优势资源互补效应,差异化培育重点产业,布局健康养殖业、高效种植业和现代食品加工业,同步设立事业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为企业提供保障服务。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县委编办在实施改革助推产业发展的同时,以赋权扩能为重点推动乡村治理创新。科学规范乡镇属地管理,重点理清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职责边界,杜绝乡村治理“真空地”。牵头开展“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试点工作,在县、乡镇两级设立指挥中心机构,强化指挥平台牵引作用,“全要素”网格员实时上报环境卫生网格信息,“全天候”监控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开展分析研判、监测预警,并适时移送执法部门开展现场执法,实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切实解决乡村治理的“痛点”和“难点”。(内蒙古商都县委组织部 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