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这也是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坚定信心,下达了向着脱贫攻坚最后胜利冲刺的进军号令,锚定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指导性、战略性、针对性。
作为一名基层党群工作者,在这两年多的日子里,我与基层的干部一同工作,也曾深入到最偏远的自然村中调研,到贫困户家中访贫问苦,体会基层冷暖,深深体会到基层工作的细致和贫困户的努力与艰辛。
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郑坊镇就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叫扶贫专干或者叫扶贫干事,我是自2018年8月开始接触做扶贫工作,罗坊村的陈生凤、吴礼军、吴礼清、徐义章、廖常春、张晓东和陈文星共七户贫困户。第一次下村入户,我首先摸清这七户贫困户的现状、身体状况及家庭财产及收入状况。第一家来到徐义章家里,他家庭人口有三人,徐义章本人说话吐字不清楚,身体状况不是很好,还是二级残疾,他老婆身体也不是很好,家里种了一点庄稼。儿子徐建辉因患小儿麻痹,读了小学就没读书了,在帮着亲戚做小吃,现在快三十岁了,赚的钱也就3000元,扣掉个人花销,平时给家里没剩多少,平时的经济收入都是靠政府补助来维持生机,针对他们家的情况,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对他家精准施策,像他们家这种情况,体力活和工厂他们肯定干不了,一般来说养鸡养鸭这个对农村人来说还算简单,考虑到他们夫妻身体状况,我们最后商议协助他们养鸽子,刚开始他们就养了不到10羽,后来我们争取到中央资金的拨款以及深度贫困资金,帮助他们把鸽子扩大范围的养,后来总共养了100多羽,一羽可以卖三十元左右,一个月就可以出栏,一年可以养好几批,一年下来就有不错的经济效益。扶贫路上,即使他们各方面条件不是那么的好,我们也要针对他们设置一对一,点对点的帮扶及协助他们更好更快的过上好日子,习总书记说过,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郑坊村的贫困户杨绪祯是个典型的例子,四十好几的人了,大字不识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来,他家5个人,他老婆残疾,三个孩子,最小的还抱在手里,大的在读小学,一家的经济来源就靠他打点零工和种了2亩红提维持生活,这样的经济来源根本不够一个家庭开支,针对这户贫困户,我们开展的雨露计划就带给他很大的益处--养蜂。虽然他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做事情还是很实在的,培训之后他就开始着手在自家后门山上养起蜂来,我们结合他种葡萄,帮他加入合作社,换新品种,在葡萄地里散养鸡鸭,我们还帮他申请小额信贷,申请丰泽区专项资金作为承包土地的前期经费,这样下来他两夫妻管理十几亩葡萄和鸡鸭100多只,蜂20几箱,销路我们也帮他做了很多宣传,蜂蜜是现代人消暑解热必备良品。他养的鸡鸭长期有人帮他订购,所以他现在一点都需要愁销路,我们扶贫干部都是点对点的为贫困户精准送上技术培训的。
2020年初,遇到新冠肺炎的影响,很多原本在外就业的贫困户,纷纷无法外出务工了,县疾控中心是罗坊结对帮扶单位,他们的主任黄孔华每季度都会组织帮扶队员到结对帮扶对象入户走访一次,关心他们的身体工作情况,宣传上级政策,了解他们收入情况,帮助解决问题。他还带领他们单位其他帮扶人根据罗坊村境内有竹制品企业和邻近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协助村党支部积极引导村民“在家”务工,让村民在村内和郑坊工业园区企业就业,提高了就业率,让村民拥有稳定的收入;通过镇村公益岗位,增加收入;通过村沙县小吃协会的宣传,引导村民在全国各地经营沙县小吃。黄主任还联系县上级相关技术人员到村授课、座谈,引导村民发展产业。指导村民更新换代葡萄品种,采取生态种植、无公害管理和机械化操作;科学管理毛竹山,定期驱虫害。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工作艰苦卓绝,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加优异的工作实绩向党和人民汇报,不负使命。(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郑坊镇罗坊党群工作者 罗超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