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地方动态 > 正文

上坊村官昌礼:好政策带来好日子

2020-09-15 10:07:52 | 来源: 中廉在线

中廉在线9月15日讯:七月炎夏,天还未亮,山里的清晨透着些微的凉意,郑坊镇上坊村村民官昌礼、蒋金妹夫妻俩已经忙碌起来。眼下正是一年一次的割蜜期,今年气候条件不错,蜂蜜产量可观,品质好,夫妻俩“全副武装”小心翼翼地掀起一个蜂箱盖子,霎时蜂群炸开了锅,蜂拥而出,蜂群渐渐散去,露出一格格蜂巢,金灿灿的蜂蜜仿佛随时要溢出来似的填满蜂箱,一天的割蜜开始了。“今年蜂蜜收了700多斤!”官昌礼对今年的收成很是满意,乐呵呵地说道。

官昌准备取出蜂格割蜜

时间回到2014年,官昌礼一家四口挤在一栋木头房子里,房子老旧失修,属于危房。两个女儿都很争气,成绩不错,大女儿刚考入大学,小女儿在读高中。对于家住偏远山村,紧靠几亩地、几亩林子,打打零工维持家庭收入的官昌礼来说,每年孩子开学的时候就犯愁了。微薄的收入,仅能维持一家四口的基本温饱,两个孩子读书费用剧增,还有生活费等一系列开销,官昌礼一筹莫展。

此时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就这样他家被村里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教育、医疗、产业发展、技术指导等政策一项项落实下来,像是一阵春风,为官昌礼带来了生活的希望。2016年镇里出台了异地扶贫搬迁政策,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提供安置住房,解决了困扰了官昌礼几十年的住房危房问题,一家四口搬进了新家。随着郑坊镇经济的发展,一家家企业在郑坊镇工业园区落户,欧普登光学、神农菇业、盈昌竹业……也给村民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加上新房就在园区,在帮扶干部的推荐下,官昌礼夫妻到神农菇业务工,一年下来也有六、七万元的收入,这可比得上山里几年的收入了。“有了稳定的务工收入,日子也就能马马虎虎地过下去了。”提到几年前的生活,官昌礼语气中添了几分感慨。

2016年9月,小女儿也考入大学,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幸而国家政策好,镇帮扶领导积极为他对接国家教育补助政策,申请各类助学金,争取到县教育局补助每年一万二千元,市侨联对接教育补助每年一万元,解决了小女儿的就学费用。2017年,随着大女儿的实习就业,虽然收入仅够大女儿一人在外工作生活的基本开销,官昌礼踏踏实实地松了口气。

在脱贫不脱钩的政策下,2018年5月,镇里举办了养蜂培训,免费送5箱蜜蜂,让贫困户尝试特色养殖,依托特色产业稳步脱贫。考虑到上坊村林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采出来的蜜品质一定也好,官昌礼也领取了蜜蜂,放到老家养着。“一开始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能产蜂蜜增加收入是最好了,没想到第一年就产了不少高品质的蜂蜜。”提到第一年的养蜂成果,官昌礼就露出满脸笑容。

厂里的工作虽然收入稳定,但工作辛苦,自己年龄不小,身体不如以前感到很是吃力,常年劳累积累下来的病痛,让官昌礼萌生了回村里专业养蜂的想法。和帮扶人沟通了以后,2018年底他辞去工厂的工作到村里养蜂,帮扶人为他争取了专项产业扶贫资金,2019年蜜蜂就从最初的5箱发展到了30箱。他积极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养蜂培训,遇到问题又可以向对接的养蜂技术人员请教,加之上坊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这更坚定了他养蜂的信念。2019年底官昌礼申请了2万元的免息小额信贷,投入到养蜂产业,妻子也加入到养蜂中。2020年开春,蜜蜂开始分窝了,一下子就分出了30多窝,看着每天忙碌采蜜的蜂群,夫妻俩乐开了花。眼看着进入割蜜期,今年预计能割800斤左右的蜜,夫妻俩合计要有一个自己的品牌,把上坊村的好蜜推广出去。在顺昌县工业园区党工委的帮助下,5月8日官昌礼办理了个体户工商执照,有了自己的品牌--顺昌县上官蜜蜂园,夫妻俩对养蜂更有信心了,养蜂俨然成为了夫妻俩脱贫致富的新事业。

官昌礼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国家政策好。国家不仅提供技术指导,又给资金支持,帮扶人还不遗余力地寻找适合我们的脱贫路子。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新生活,如今我们不仅脱贫了,生活也迈向了新台阶。(福建省顺昌县郑坊镇上坊村 余丽)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