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廉在线11月21日讯:2018年3月,因扶贫工作需要,陕西省安康市妇幼保健院的干部瞿德旺被派驻至岚皋县佐龙镇塔元村驻村扶贫,在扶贫的漫长道路上,他不忘党的宗旨,时刻以“雷锋精神”严于律己,乐于奉献,深耕基层,架起了塔元村与市妇幼保健院扶贫工作之间的桥梁。
两轮摩托走湾沟,深入调研识贫情。
瞿德旺到村后,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村情。通过查阅资料库、入户走访、与扶贫工作队友沟通等多种途径了解到佐龙镇塔元村的贫困户有102户341人且山大沟深,地理环境局限,居住分散。面对绵延崎岖的山路和分散的住户,若靠脚步走访,则每天只能走访5至6户。
为了让自己尽快掌握贫困户的信息和状况,瞿德旺毅然买了辆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并为其取名为“小马儿”,从此,他便马不停蹄的穿梭在塔元村之间,用了20天的时间里掌握了该村所有贫困户的信息资料,也让村民记住了他。为了帮贫困户解决困难,行驶在蜿蜒小道上的“小马儿”也经常是超负荷运载,时而帮农户捎带、销售农产品,时而帮村民办事,“小马儿”超载是常态,车上的东西越多,他越有成就感。“能帮十分,绝不帮九分。”这是瞿德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埋头苦干勇担当,扶贫使者架“桥梁”。
在田间地头,在贫困户家的房前屋后,瞿德旺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的态度让贫困群众了解到国家的惠民政策。由于他经常深入贫困群众之间维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解决了不少矛盾纠纷,他还是贫困群众公认的“调解员”,大家有什么事拿不准,都会问问他。
作为单位派驻的驻村队员,瞿德旺利用微信、QQ等媒体,及时为大家宣讲精准扶贫各项政策,使同事们更加了解扶贫工作的主线和方向,另一方面,他及时收集村情民意反馈给对应的包抓同事,在每月的走访入户过程中,主动积极地为同事们带路、拎东西、介绍情况。通过瞿德旺了解到塔元村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后,市妇幼保健院每月对塔元村开展“党建+四个一心连心”活动,两年来,组织大型义诊活动6次,捐款8万余元,联系单位以市场价格购买贫困户农产品6万元。
“到了村里扶贫,就一定要有主人翁意识,我就觉得自己是这个村的人,要全心全意做好村上的事。”
精准帮扶重实效,千方百计解民忧。
2019年7月的一个午夜,瞿德旺接到帮扶村民余西萍的电话,电话那头余西萍急切地说:“小瞿啊!我们这几户的自来水管好几天都没有水了,吃点水都得从水窖里往回挑,还有十来头猪和几十只鸡都要用水,这可咋办啊!”听到电话那头贫困群众求助的声音,瞿德旺二话没说,立马骑上摩托车赶了过去。当他看到贫困群众们一脸的无助,听着贫困群众因焦急而沙哑的声音,瞿德旺心里非常难受,他暗自攒劲,一定要把问题找到。
凭着对村上贫困群众水源位置及管路分布情况的了解,他沿着水管来到一条山沟边,再顺着水管一直向上找,大约找了半个小时看到了蓄水池,发现水池内水位还有二分之一的位置,瞿德旺继续找,把水管有接头的地方都拆开仔细检查,终于在塔元村10组和11组水管交汇处发现了堵塞点,想尽办法疏通了水管。疏通水管后,已是第二天下午3点了。此时,瞿德旺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他喝了几口泉水,用水匆匆抹了一下脸,拨通了余西萍电话,让他们打开水龙头试试。“小瞿,水管有水了,太好了!谢谢你啊!”平时不善言谈的余西萍,此时打开话匣,感谢之情溢于言表。
在两年的扶贫工作期间,瞿德旺在塔元村贫困群众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有天降大雪,接到贫困群众的电话,他毅然冒雪送药的身影;有因为路过贫困户家的菜地,听到有人呻吟,及时将贫困群众送去就医的身影;有烈日炎炎,跟大家一起劳作的身影;产业大户马金良,2018年西瓜滞销,瞿德旺发布倡议书,主动组织院内职工义购西瓜近5000斤,挽回收入5000余元。他用自己的行动,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国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群众有诉求,必须想办法解决,这是我的工作职责。”
初心如炬,使命如山。瞿德旺日积月累的帮扶和不计其数的善举,被市妇幼保健院的帮扶干部和塔元村民形象地称之为“活雷锋”。多次被岚皋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佐龙镇人民政府评为“交友帮扶先进个人”、“优秀工作队员”等荣誉称号。(何春荣 曹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