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强调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的最基础、重要的一部分,是提升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力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党员教育工作作为提升党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质效上凝心聚力、守正创新,推动党员教育“出圈”“出彩”“出色”。
创新教育内容,让党员教育“出圈”。党员教育在于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要注重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紧密结合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思想和实际工作,聚焦当下民生时事热点、经济发展难点,精心策划教育内容,确保党员教育既彰显出高度又凸显出温度。同时,坚持把镜头对准基层,深挖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一线领域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模范人物,用榜样的力量教育激励党员,让党员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党员,营造“学习先进、对标先进、争做先进”的浓厚氛围。
丰富教育形式,让党员教育“出彩”。党员教育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路径。要“不拘一格”,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活动。线上,积极整合当地电视栏目、党群公众号、手机报等载体平台,依托丰富的图文视频资料,大力宣传本土文化资源,为广大党员群众营造现实与“光影”交融的沉浸式学习体验。线下,聚焦周边红色资源,突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与现场感,把烈士陵园、红色场馆、旅游景点等串联成线,着力打造体验式、互动式、案例式红色教育课堂,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
提升教育质效,让党员教育“出色”。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开展党员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常态化在城镇社区开展党员“双报到”活动,推行“群众点单、组织建单、党员接单”志愿服务模式,组织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向群众,让群众有困难找得到组织、看得见党员。以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抓好党员教育“实践大课堂”,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企业、学校、田间地头等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帮扶慰问等活动,在实践一线承诺、践诺。以深入开展党的政治理论教育为主线,充分发挥省市县区党校作为党员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发掘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党员不同需求,突出重点、因材施教、按需培训,使培训与工作岗位等方面紧密结合,切实增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