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紧扣“三个强化”着力点深耕细作基层党建“责任田”,推动党建工作实现从“落地生根”到“枝繁叶茂”的跨越升级,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红色动能”,让党建活力持续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
一、强化组织建设,筑牢党建“桥头堡”
以精准化建设夯实组织根基。精准摸排辖区党员底数,建立包含数量、年龄、职业的动态数据库,科学划分网格员,确保组织生活与教育管理无死角覆盖。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方面,线上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党建微信群构建“指尖课堂”,推送理论精华与实践案例;线下突破“三会一课”传统模式,将主题党日开到田间地头、红色教育基地,通过“行走的党课”增强学习代入感。同时,建立“双培双带”机制,把热心公益、勇于担当的基层骨干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为队伍注入“源头活水”。
二、强化综合治理,架起党群“连心桥”
推动党员下沉一线解民忧。组织党员常态化走访入户,建立“民情日记”,收集居民在物业服务、设施完善、环境整治等各方面的诉求,聚焦“一老一小”、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构建帮扶体系,彰显“党建温度”。同时,以文化活动凝聚社区向心力,策划“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新春庙会上写春联、猜灯谜,元宵节共包汤圆,端午节开展包粽子比赛,拉进党员群众的距离。日常组织的广场舞大赛、书画展览、亲子读书会等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在欢声笑语中让“社区是我家”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强化创新治理,打造治理“新格局”
探索“党建+网格”融合模式。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由党员担任网格长,整合综治、民政、城管等力量,实现“小事网格办、大事协同办”。创新机制破解民生难题。近日,针对辖区小区居民集中反映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需求,运用“居民议事会+党员评审制” 工作法,严格遵循“提出议题—党员调研—入户走访—民主协商” 四步流程。党员网格长牵头逐户征求业主意见,在征得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后,迅速协调物业、电力等部门推进实施,切实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党建引领下的治理成果,让创新治理模式真正服务于民生。
如今,通过“三个强化”的持续深耕,让基层党建的“根系”在社区土壤中扎得更深、延展更广。未来,将继续以“三个强化”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效能再提升,让党建之花在基层沃土上持续绽放。(卢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