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始终将村干部队伍建设放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环节,以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村干部队伍为目标,坚持练精兵、强本领、严管理、增储备,推动村干部队伍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呈现群雁齐飞新风貌。
在“赛马比拼”上下功夫,让村干部干事“有劲头”。科学统筹谋划,将重点工作任务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不断完善优化“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细则,逐年提升评定标准,创建“五星级”村党组织8个。开展“乡村振兴·书记争先”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乡镇预赛”,以“实地观摩+集中展示”的方式,逐步传导压力,带动村干部干事热情;每年年底开展区级决赛,通过“讲、演、评”3个环节检验村干部年度工作成效,推动村干部履职践诺。
在“精准滴灌”上下功夫,让村干部创业“能带头”。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准开展村干部培训工作,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赴山东等地学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先进经验。聚焦乡村振兴各项重点任务,丰富“线上+线下”“理论+实践”“主课堂+分课堂”“集中学习+分组研讨”等学习方式,开展了4次村干部全员轮训,进一步增强了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2023年村均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72.64万元,较上年增加了近30万元。积极推动村干部“重返校园”提升学历,组织33名村干部通过参加“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或其他渠道进行学历提升。截至目前,全区村“两委”干部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占比96.51%,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89.47%。
在“严管厚爱”上下功夫,让村干部工作“有奔头”。坚持“凡进必审”,常态化开展村干部年度区级资格联审和届中补选资格联审,自村“两委”换届以来,累计联审652人次,确保村干部队伍风清气正。深入开展村班子届中分析研判,成立23个区乡两级工作组,围绕6个方面内容进行全面“体检”,推动村干部队伍“强筋健骨”。注重对村干部进行政治激励,2021年以来,累计推荐11名村干部获得区级、市级、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2名村干部获得吉林省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百佳书记荣誉,24名村干部当选区级、市级“两代表一委员”。建立了村干部工资待遇正常增长机制、村干部报酬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挂钩机制,为村干部每人每月增加工资320元。
在“育种蹲苗”上下功夫,让村干部队伍“有源头”。注重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储备和管理,全面推行“导师帮带制”,全区现有村级后备干部129名,配备导师387名,常态化组织帮带活动,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做到村级后备干部“一人一档”,严格规范管理,不断筑牢乡村振兴“蓄水池”。用好用活乡村振兴专干,组织开展任职培训,“一对一”进行结对帮带,按照个人特点特长分批选派到重点部门(单位)跟班锻炼,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全面摸排在外优秀人才情况,建立在外优秀人才台账,充分利用在外人才返乡时间节点,组织开展返乡人才座谈交流、走访慰问等活动,不断拓展村干部队伍储备来源。(刘善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