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选调月记:从“异乡人”融入为“合伙人”的三件小事

2023-12-25 14:06:47 | 来源: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人民政府福应街道办事处

史铁生说:“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在这个普通的冬日清晨,我推开走廊的窗,窗外的晴空和对面山坡上翠绿色的杨梅林连成一气,一片旷然,宁静又欢欣。一股凛冽的风吹透我的身体,老家院子也里有一棵从小伴我长大的杨梅树。不知不觉,下村已经一个月了,还记得初来时的陌生和忐忑,经过三件小事,在这个距离老家两百公里以外的小村庄里,我在乡亲们心中从“异乡人”融入成了“合伙人”,盂溪村也在我心中从“我工作的村”扎根成了“我的村”。

拨开雾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走进村庄的历史,拥抱异乡新环境。我刚到村接到的首个任务是帮村书记写“我说我的村”比赛的演讲稿。由于时间紧迫,搜集了过去村里的介绍词,试图从中快速了解村情。后续赛制变为脱稿,在陪书记“突击”了一个周末以后,她对稿子仍然不够熟悉。我这才意识到是因为内容没有从书记的视角出发来写,所以演讲起来很变扭,更遑论挖掘出村里的特色和亮点。连村里的路都没走遍,仅仅加工别人的文字,自以为对村庄“尽在掌握”,其实是在“闭着眼睛捉麻雀”。这次比赛失败的经历让吸取了教训:村里的工作一定要“脚踩泥土”,才能“心中有谱”。于是比赛一结束,我就急切地走出办公室,循着盂溪潺潺的溪水往上走,绕过花蝶女村修葺一新的院落,转过大庙后村长满青苔的墙角,踏过上陈村寂寞黯然的泥路,和乡亲们一起在“指指点点”中感慨万千:这儿过去是什么,那儿过去是什么。终于,盂溪这个缄默的“老人”渐渐生机勃勃起来,慢慢向我开口,讲他沉默深处的悲欢。

跨越鸿沟,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听懂乡亲的土话,融入村民新集体。作为异乡人,因为语言不通,我在走访时吃了不少“闭门羹”,年长的乡亲们会愣住,说:“我听不懂。”或是“你问这个干嘛?”直到有村干部作为“翻译”和“增信人”陪着去,才顺利获取信息。我打电话给长期在外的村民,对方一听到突兀的普通话,而且是问家庭信息的,马上警惕起来,当成“诈骗电话”马上挂断。这让我意识到学方言是迫在眉睫:土话都讲不来,怎么和乡亲们交流?于是我在每天工作之余,约好轮流和村里几位做手工艺品的大姐们学土话,并用微信语音条记录下来,一个月下来,能听懂一些常用词和特殊的“语调”,虽然在交流时,经常一个词语要变好几个音调,反复“调试”才能搭上沟通的“天线”,但是终于也能磕磕巴巴讲几句“仙普”。神奇的是,自从学方言以来,本来严肃的乡亲们变得亲切起来:对门的奶奶会问我吃早饭了吗,村口的大爷会考我方言学的怎么样了。走访农户的任务也突然顺畅了,之前村民们会敷衍说“你随便写就行了”,现在会留我边吃晒的番薯干,边唠一唠家长里短。

脚沾泥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渐悟基层的规律,适应农村新角色。在村第一个月,我遇到了在村宣传和普及“台州市利民保”的难题,村民们不了解这个新品种的保险,所以比较排斥。在村挨家挨户宣传的时候,经常有乡亲不看介绍的小册子,板着脸直接摆摆手说:“你休要叽里呱啦讲一大堆,我没空听。你就说这个保险有什么不一样?”村民对文绉绉的场面话“不买账”,只接受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大实话,于是我在后续宣传政策时,不是上来就发小册子,而是以乡亲们的视角“单刀直入”,和他们熟悉的农医保做对比,把利民保的好处总结成干脆利落的三点,让村民愿意听、听得懂、能理解,之后再帮想保的村民在智能手机上操作缴款,收获了乡亲们一张张笑脸。由于村里人大多在中午才回家吃饭,于是我戒掉了午休,趁中午难得的“红利期”抓紧政策宣传。虽然这件事很小,但是让我初步领会了农村工作的要领,归根到底就是要“接地气”,无论是讲话方式,还是工作作风,都要褪去“学生气”,多些“泥土味”。

风雪不会停,但是夜归的我已不再是异乡客,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天地一片广阔,静待我扎根成长,长路漫漫,我与这个村庄的故事还未完待续。(潘美婧)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