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崭新的时代画卷徐徐展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争优、争先、争效”行动已从阶段性活动升华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持久动力源。这项行动的核心价值,正在于培育党员干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使之成为融入血脉的精神基因和行动自觉。
思想破冰方能行动突围。当前部分干部仍存在“佛系”“躺平”倾向,有的陷入“经验主义”窠臼,有的患得患失不敢越雷池半步。这些思想桎梏犹如无形的枷锁,严重制约事业发展。必须来一场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归零心态”重新审视使命责任,用“坐标系思维”定位发展方位,把“问题导向”作为突破瓶颈的金钥匙。某省开展的“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大讨论活动,推动各级干部破除“八种思想坚冰”,正是这种思想革命的生动实践。
专业赋能才能攻坚克难。新时代的担当作为,既需要政治过硬,更要求本领高强。要锻造三种核心能力:一是战略把握能力,像北斗导航般精准研判发展大势;二是创新突破能力,在改革深水区中蹚出新路;三是应急处突能力,面对风险挑战时沉着应对。东部某市建立“干部专业赋能中心”,通过情景模拟、沙盘推演等方式提升干部实战能力,其经验值得借鉴。
制度创新激发担当动能。科学的激励机制如同强力磁场,能够持续释放干部潜能。要构建“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完善精准考核机制,建立差异化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正向激励机制,让实干者得实惠;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制定“负面清单”明确边界。某经济特区推行“揭榜挂帅”制度,对攻克重大难题的团队给予重奖,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者,机遇永远属于敢闯敢试人。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投身“三争”实践,就一定能汇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辉煌篇章。(郑晓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