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干之基,干为学之用。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针对“以学促干”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强调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
学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情怀,切实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员干部解决好政绩观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强调“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要通过学习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属性,进而在思想根源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问题。落实到工作中,就是要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要事不避难,争先恐后、义无反顾去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的事,要坚决抵制、斗争到底。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学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进取意志,切实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要通过学习强化责任担当,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落实到工作中,就是要破除“佛系”心态、“躺平”状态、“摆烂”姿态,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紧急任务和纷繁复杂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摈弃等靠思想、发扬“有解思维”,多去思考怎么解决,多想办法多出思路,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主动攻坚克难,以解决问题的成效彰显担当作为的实效。
学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恒心韧劲,切实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千招万招,不抓落实都是虚招;千忙万忙,落而不实都是白忙。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要通过学习提升本领能力,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抓落实作为一种思维习惯、一种能力要求、一种行为操守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抓落实的质量和效果。落实到工作中,就是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增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与时俱进提高能力素质,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落实,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防止敷衍了事、虎头蛇尾。同时要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推动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