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宁德,兴于福建,推向全国,“四下基层”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工作的有机统一,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创造,为我们坚持人民至上、走好走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和深刻实践启示。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四下基层”意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做到步步“精”心、事事尽力,使得基层下得去、实情浮上来、问题真解决,扎实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四下基层”立足于“下”,根植在“民”,党员只有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才会充盈“下”的动力。干部要把心贴近人民、练好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并大力倡导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才能更深了解基层,更好服务群众。今天,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元,群众诉求更加多样,群众工作环境更加复杂,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让“下基层”成为一种主动意识、一种自觉行动,是继往开来的新课题,也是对责任担当的新考验。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经常下基层,了解清楚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为群众做好事实事,察民情、访民意是第一步。党员干部要多跑跑基层,要走出空调房,离开办公案头,走进田间地头,切实围绕群众生活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开展调查研究,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收集上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举一反三解决共性问题,把“群众呼声”转变为“政策哨声”。同时要唯实唯真,杜绝“剧本演绎式”“经典路线式”“公务接待式”等一些形式主义的调查研究。
第二批主题教育在群众家门口开展,同群众的联系更直接,面对的矛盾问题更复杂,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越到基层越要突出一个“实”字。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既承担着发展重任,也牵动着群众冷暖,要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不能因为任务繁重而忽视民生民意,坚决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深入扎实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要更加注重强基固本,要充分运用好“四下基层”这个重要抓手,把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重大任务,把调查研究作为重要路径,把解决问题作为关键导向,把推动发展作为落脚点,抓出主题教育高质量好效果,让群众看到实效。
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好传承好弘扬好“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努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就一定能赢得人民的支持与肯定。(何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