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紧张有序推进,涉及单位包括机关、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农村、城市社区等多类主体。参加人员既有领导干部,也有普通党员干部;既有农村党员、城市党员,还有新就业群体党员;既有年龄偏大的,也有年轻党员。开展主题教育,重点在举措,关键看执行。只有实处用力、靶向施策、示范带动,统筹抓好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让每项措施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才能进一步提升主题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理论学习“更深一层”,让成效“看得见”。理论素养是党员干部最根本的本领,只有理论上更加成熟,政治上才能更加坚定、更加清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学习理论上,干部要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开展主题教育,“学思想”是首要要求。第二批主题教育涉及单位大多处在推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应对矛盾风险的最前沿、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稍不注意就会陷入形式化、套路化、表面化的“泥潭”。现实中,个别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存在形式化、简单化的问题,在评估主题教育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看学了多少篇目、抄了多少笔记、写了多少心得体会,要注重统筹兼顾,顺应事业发展需要,把开展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要做好“自我检视”,多一些扪心自问,反思自己是不是“实打实”学理论,在学思用、知信行方面是否统一,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终身“必修课”,也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锚定目标、一体推进,切实把主题教育实际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调查研究“步履不停”,让成果“看得见”。 真正的调查研究不是“车窗里看看、车轮上转转”,也不是“脚不沾土、手不经霜”,更不是“层层要材料、关门写报告”,而是在于把事情的全貌和真相调查清楚,看调查研究成果能不能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第二批主题教育直接面向基层、面对群众,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找准调查研究的着力点,不能简单以调研报告的数字来衡量调查研究的成果,要清楚地掌握调研去了哪些地方、采取哪种方式、见了什么人、问题挖得深不深、结果运用好不好,谨防“调而不研”“研而不用”。党员干部要坚持“脚步向下”,还要“下到位”和“沉到底”,真正把民生民情尽收眼底,真正把群众诉求摸清摸透,做到凡事“心中有数”,才能梳理好“问题清单”,推动问题的解决。
检视整改“求真务实”,让成绩“看得见”。检视整改是主题教育的“心之所系”“灵之所在”,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确保主题教育各项部署落实到位、见到实效,就不能搞“蜻蜓点水”式整改、“钦差”式整改、“嫌贫爱富”式整改和“被整改”,要敢于直面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积极收集推动发展中的问题、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将问题清单变成工作清单、成果清单,以问题的有效整改推动具体工作的落实。只有强化整改落实,定期对问题进行“回头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才能使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以共产党员的赤诚初心,映照主题教育的开展初心。(陈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