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在我们党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历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目前,全国各地正在深入学习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从解决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具体问题入手,从群众最关心的关键小事着眼,以此推动调查研究的深入开展。强化实干导向,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我们要精准“选题”,冷静“审题”,靶向“破题”,从而确保将调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推动工作进展和克服困难的实际成效。
用真心精准“选题”,让思路“明起来”。在开展调查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需以真心精准地选定研究主题,正如晨光破晓时刻,为我们的思路带来清晰的方向。古人黄六鸿在《福惠全书》中曾言:“使南辕北辙,无苦征途”,这句话提醒我们,调查研究不应是无目的的漫游,而是一次深思熟虑后踏上的求知之旅。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方向至关重要。若方向选择不当,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可能逐渐远离我们的目标。因此,我们需要在调研开始之前深入学习,增强对理论基础的理解,明确当前党中央的关注重点以及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研究方向准确,角度新颖,目的明确,从而使调研工作更加有力和有效。
听真话冷静“审题”,让本质“浮出来”。要想在调查研究中获得深刻的洞见和真知,首先必须学会倾听真实的声音并冷静地分析问题。正如古人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表明事物的本质常常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和理解。因此,调查研究应当深入基层,真正融入群众之中,听取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这不仅要求我们放下身段,亲自到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坐、共话,更要求我们虚心学习、积极探讨,全面体察实际情况和挖掘问题的根源。此外,有效的调查研究既需要我们身处其中,作为“局内人”,也需要我们能够跳出局限,作为“局外人”来分析和思考。这种全面的视角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认清事物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表面现象。只有通过深入实际,广泛收集一手资料,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和答案。
练真功靶向“破题”,让成效“划过来”。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确保研究成果能够直接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一过程恰如老话所说:“岸上学不好游泳,嘴里说不出庄稼”,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中,重点应放在深入细致的研究上,真正解决问题,特别是那些直接关系到民生的实际问题。这不仅是调研的基本要求,更是其核心价值所在。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汇总研究结果,形成详尽的调研报告。然而,报告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应当指明如何解决党和人民所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这要求我们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寻找并实施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决策能够在基层得到有效执行,并在此基础上取得实际成效。(史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