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考察时提出,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枫桥经验”从浙江诸暨的枫桥镇起步,在时代变迁中走过六十载,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社会治理的新做法,为我们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新格局带来思考和启示。
坚持党建统领,提升基层治理组织力。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群众、凝聚群众、组织群众的中坚作用,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六十年来,“枫桥经验”在各地开花,丰富和发展内涵的同时,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我们要看到,小到环境卫生整治,大到城市建设项目,基层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绘制好发展“蓝图”,更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鼓励群众参与其中,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确立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热情,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民生实事,提升基层治理执行力。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是“枫桥经验”的精髓,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目标。随着社会发展,住房、就业、“一老一小”等问题逐渐增加,对基层治理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从源头抓手,通过基层民情会、民心交流会、矛盾纠纷调解会等人民群众能深入参与的形式,将问题处理的单一决策方式转变为群策群力、民忧共解的方式,真正从根源上疏通矛盾,尽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迭代信息技术,提升基层治理服务力。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面临挑战,也迎来机遇。在基层治理中,我们要妥善用好信息技术,将其应用于便民服务中,提供一站式的贴心服务,方便群众日常办事需求,如在线预约、在线咨询、在线求助等;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利用好庞大的信息处理功能,收集归纳基层网格信息,实现精细化、精准化管理;依托信息平台的交互便捷,实现基础数据共享、指令快速响应等。(虞琦)